四十五载峥嵘路 自强不息长歌行
——写在《中国工业报》创刊45周年之际

工业喉舌:自强不息凝聚向新的力量——《中国工业报》创刊45年改革创新纪实】【发展大事记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
中国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津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韩敬远

包容成“器”

       光阴流转,《中国工业报》迎来创刊45周年华诞。看到报社的征文启事时,我心中一时茫然——二十三载岁月在此度过,好像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儿好写……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蜕变,如何变成一种直观的体验讲述出来呢?下班路上一直琢磨,心里头最实在的感受倒是冒了出来:二十三年在这儿的日子,最该感恩的就是报社的那份包容。【全文

厚重·情怀

      《中国工业报》从第一期起,就围绕着中国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突破、变革与创新、转型与升级,在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的领导、指导下,倾力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完善、宣贯,推动中国制造的变革突围与奋力向新,着力展示中国工业人的坚强品质与高尚品格,努力为中国工业和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写下新时代篇章。【全文

四十五载寄深情

      四十五载风雨兼程,中国工业报社不断砥砺前行,同时也激励行业同仁携手共进、共同成长。我们与广大读者心念相通,将共同的理想深植于心,矢志不移。45年来,报社与读者彼此珍惜、相互支持,携手并肩而行。我们深耕工业领域,洞察时代趋势,如航船向深海远行一般不断探索,共同谱写了一曲讴歌新时代的华丽篇章。【全文


匠心如厨,逐梦初心

      今年是《中国工业报》创刊45周年,也是我在报社度过的第23个春秋。回望这段岁月,是一段有低谷也有高潮、有拘谨也有豪迈的逐梦旅程。《中国机电日报》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春天,记录下了共和国“八机部”那段豪迈壮阔的开拓与建设历程。而我与《中国工业报》的逐梦之旅,始于2002年的深秋,在报纸更名为《中国工业报》的破晓时分。【全文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在北京王府井大街277号大院里,正经历着一场新浪潮革命,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实施操作。从此中国印刷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时代,激光照排技术从此成为现代印刷业的主流。而《中国工业报》的前身《中国机械报》,正是这场革命中的探路者和试金石。【全文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2025年9月2日,是《中国工业报》创刊45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对所有中国工业报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于我而言,更是如此。因为我不仅是中国工业报的一员,还曾担任过中国工业报江西记者站站长。2004年春天,我正式成为中国工业报的驻站记者。转眼间,陪伴报社一路走来,已整整21年。【全文


我与报社的“办证”经历

       我于2023年底加入中国工业报社,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新兵”。刚到报社一个月,在一次社长办公会上,报社提出组建一个专门申领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的工作小组,由社领导牵头,并由我具体负责召集和执行。虽然我在网络新闻行业已有十几年经验,但代表单位申领互联网相关许可证却还是第一次。

全文

一篇载入史册的《报告》

       思绪万千,我仿佛又回到了40多年前。那时,我们还都年轻,凭着一腔热情,尽心竭力地办好《机械周报》,为宣传机械工业而努力。往事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依次闪过,一件平淡而又有纪念意义的往事,让我再次记起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报社成立之初,是个只有七八个人的《机械周报》小编辑部。【全文

我的“红颜知己”

       中国工业“全、多、大、强”的独特优势以及科技“硬实力”深深吸引、感染并激励着我,让我邂逅了硬“核”工业的“诗和远方”。我仿佛置身于一部中国工业崛起的“立体教科书”中,每一次现场采访,都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工业对话”,让我一步步走近“工业强国”的梦想。转眼间,我已在中国工业报工作了十五年。许多经历如昨,回想起来依旧扣人心弦。【全文


同一报道,窥探七年时光

       2018年8月,我第一次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的采访。那时我刚入职不到半个月,面对如此大型的展会报道,内心既兴奋又忐忑,——报道什么?怎么报道?问什么问题?……无数问号在脑海中盘旋。时任副总编余早早给我简单介绍了背景并布置了采访工作:这次大会由论坛、博览会和大赛组成,我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博览会。于是,我带着懵懂与不安来到了大会现场。【全文

做新型工业化的记录者

       从事新闻工作这么多年,时隔数月之后,这些曾经报道的对象还能记得我们当初深入一线,深入厂房车间,仔细观察企业的生产情况,听取企业各个层面员工想法的采访过程。我们认真记录中国工业发展现状的态度,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广袤的中国工业战线,存在着大大小小、或隐或现、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的矿藏,就像我们工业本身的采矿业一样。【全文

讲好新时代工业故事

       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与企业成长携手共进,与可爱、可敬的采访对象一同进步,是支撑我12年记者生涯的最坚实力量。自2019年3月加入中国工业报社后,这一全新平台,就像一张“弓”,助力我迈向一个全新起点。在诸多报社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七年来,我持续提升采写能力与水平,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一篇篇打动人心的故事与报道,一次次感受到文字带来的无穷力量。【全文



中国工业报、中国工业新闻网2025年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