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蔡临宁:AI时代下产学研用加速

©原创 作者: 余娜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19 15:3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9月17日,由中国工业报社、中工智库举办的“锚定向‘新’·‘智’造未来——问道‘十五五’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MEM教育中心副主任蔡临宁出席研讨会,并就AI时代下“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路径发表见解。

清华大学MEM教育中心副主任蔡临宁

蔡临宁指出,人工智能基础工具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甚至产业带来全新挑战,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企业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展开合作,通过“主动思考、主动应用”推动AI落地。例如,中煤能源集团借助“内脑外脑”协作机制,成功应对智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难题。

然而,广大中小企业面临AI投入高、决策难等问题。高校应发挥其在与大企业合作中积累的产业AI能力,助力中小企业跨越“AI鸿沟”。例如,通过视觉检测模型提升产品质量,利用先进计划排程系统(APS)帮助中小模具企业优化生产调度,实现精细化管理。

蔡临宁特别强调,目前约90%的模具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其信息化投入非常有限,核心痛点集中于人工排程带来的诸多问题:

订单延期率高、插单响应慢,生产计划严重依赖人工经验,调整耗时长达4-8小时,资源调度甚至以天为单位。

资源浪费严重,设备的年空置率高达45%-55%,年人员闲置率超25%,阻碍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人工误差频发、计算能力有限,难以应对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的复杂排程需求,导致工单延误频发。

为解决上述问题,蔡临宁建议构建模具资源数据库,实施动态插单与复杂约束建模,推动“AIAgent+大语言模型(LLM)技术在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AI也为先试先行者打开了跨领域创新的大门,例如在“医工融合”领域,AI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重症监护室(ICU),超过70%的患者会出现躁动行为,躁动可能导致患者与呼吸机对抗,耗氧量增加,甚至意外拔除身上的装置和导管危及生命。传统的检测手段难以及时预警。“多模态ICU躁动风险阻控系统,能够综合微表情、姿态、声音等多维特征,实现早期干预;

针对冠心病这一全球首要死亡病因,运动康复可以改善运动耐量、降低心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但是,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智能体驱动的运动康复系统,可将专家经验转化为可执行的个性化处方,显著提升康复依从性与治疗效果。

蔡临宁总结道,AI作为人类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优秀成果,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不仅可以帮助大企业构建竞争优势,更应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跨领域创新的重要推力。“产学研用”的核心在于“用”,而《学位法》所强调的“实践成果”,正体现了这一导向。

作者:余娜

编辑:王棕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