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敬承毅铭站长:那些镌刻在报社发展路上的坚实足迹 | 我和中国工业报的故事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24 11:03
分享到:

王蕾

转眼间,进中国工业报社已经有24个年头,有幸见证报社迎来45个春秋,回望在报社并肩奋斗的岁月,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桩桩励志的故事、一篇篇带有情感的文字让人至今难以忘怀……

原中国工业报社社长助理兼江苏记者站承毅铭站长以赤诚之心扎根岗位,用实干担当书写答卷,在经营拓展、发行深耕、品牌赋能的赛道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每一段经历都饱含着对报社的深情与责任。

以坚守叩开报道之门

为了能够达成江苏上上电缆集团的采访,承毅铭与同事并肩深耕三载。

一篇通讯叩开“上上心扉”。我作为采访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深感获得采访的不易,常言道:功夫在诗外。一篇采写上上电缆副总—-王菘明,因积劳成疾最后英年早逝的感人故事,用丁山华董事长当时原话,“中国工业报记者写的文章与其它媒体写的文章,站的高度就是不一样,把人物精神境界升华了,新闻写活了。”

两把扇子情定“上上之路”。一篇文章成了神交,从此,丁董事长与承毅铭每次见面交谈甚欢,在得知上上电缆公司两年后成立六十周年,又恰逢丁董事长七十大寿,承站长就开始苦思冥想,董事长什么都不缺,送什么礼物既不俗又能让人喜爱,于是,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创作了一首藏头诗,亲自用毛笔把诗写在扇面上,扇的背面写上“山河”,扇面的空白处盖上毛主席头像印章;在与董事长交流融洽的氛围中,突然亮出这把独特的扇子,顿时让董事长眼睛一亮,。在该公司召开六十周年大会期间,承站长又写了一首藏头诗附在扇面上,背面书“华章”。一对扇子概括了上上电缆企业创下的骄人业绩,优质电缆铸就“山河”“华章”,同时又嵌入了董事长丁山华的名字。两把带有上下对联的扇子就成为了一段佳话,丁董事长说:“这是他生日收到的最好礼物。”

在一次江苏苏酒召开的评酒新闻发布会上,看到专家端起酒杯一看二闻三品,承毅铭感觉这新闻眼有了。因文章到位,深得企业负责人高度认可,他们表示,花了二百万元的某家媒体写的文章,根本没有老承的文章写的到位。

以敏锐捕捉时代脉搏

那一年,全国“两会”报告中提到,要创建“和谐社会”,余温尚未褪去,承站长就对我说:“王蕾,机会来了,做事情一定要抢在别人的前面,趁大家还在学习,我们赶紧来策划一个选题”。于是,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我们就去江宁区总工会把创意一说,时任工会主席立马表示,这个策划及时,你们赶紧回去准备拿策划方案。

于是,从策划、文案、采访、成稿,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省总会一个副主席在会上调侃,这个项目应该是我们江苏工人日报做的,没想到被中国工业报江苏记者站抢先了,不得不佩服中国工业报记者的敏锐度。

用情书写科技工作者的伟大情怀

记得工信部成立第二年,给报社布置一项采访院士的新闻任务,主要弘扬科技工作者,编辑部负责人打电话给承毅铭:“老承,布置你一个任务,部里需要报社深入一线采访院士的新闻报道”。放下电话,他立马就开始脑海搜索,通过各种渠道,最终联系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接媒体的负责人,说明意图,他们很快答应安排两名院士。记得最清楚的是采访陈达院士,陈达院士是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创建了“增长法”诊断技术方法,及在极端条件下诊断中子剂量的放化法,解决了在本底干扰严重、反应体系复杂情况下的放射化学诊断学的取样系数技术难题等。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采访结束时,承站长看到陈达院士的办公室里一台手风琴,两个人又找到共同话题,承站长说,他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拉手风琴,就问陈院士,您最喜欢哪一首歌曲?“山楂树”陈院士想都没想就回答了,他们越聊越开心,承毅铭说,能否请陈院士拉一首“山楂树”歌曲,陈院士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一场采访在优美的旋律中结束,一篇题为“满目青山夕照明”作品就这样刊登在中国工业报专栏上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采访院士,见证这特殊的美好时刻,陈院士虽然离开了,但每次听到“山楂树”的这首歌曲,就情不自禁的想起这段往事。

承站长多次场合说过,一定要用手中的笔帮助企业鼓与呼,帮助弱势群体呼吁他们的需求,从事新闻事业数十年,认识了惺惺相惜的挚交好友。记得我有一次去报社汇报工作,时任报社韩宇副社长曾动情地对我说:“王蕾,回去给老承带个信,老承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会仔细拜读。”

他,一身刚正不阿,敢讲真话,靠实力赢得报社领导及同仁的认可,以真诚结交至臻好友,比如,南京电气集团沈其荣总裁曾经这样评价,承站是我们老大哥,学识渊博,说话非常有感染力,曾经为南京电气做出过贡献,一定要特聘承毅铭为他们集团的荣誉员工。

他常说,识我的人,无需解释,做好自己。他一生热爱收藏红色藏品,也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就在退休后,还自己创办了一家3000平米展陈的红色文化艺术馆,一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文化,每一次只要企事业单位来红馆参馆,他都要说,“我之前是中国工业报社的”,必须给中国工业报打一个广告。

以笔墨书写专业高度

即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承毅铭站长笔下的文稿仍透着扎实的专业功底。2007年,承毅铭撰写的《让每一个员工激情飞扬》一文,获得了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工业报社、中国发展研究院、中国品牌管理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时代新锋---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报告文学人物通讯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

如今再忆起这些过往,承毅铭站长那种对同事的高要求:批评多,表扬少的性格,现在想起来,感觉在我的人生路上受益良多。

他是那个把报社当成家、愿为家倾尽心力的“实干者”。那些镌刻在岁月里的故事,早已成为报社发展史上的珍贵记忆,也永远值得我们深深铭记与致敬。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