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岩:企业保持与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十分关键

©原创 作者: 刘德炳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19 15:31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刘德炳

9月17日,由中国工业报社、中工智库举办的“锚定向‘新’·‘智’造未来——问道‘十五五’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企业ESG研究中心主任李岩在会上表示,在长期从事ESG研究中发现,绿色生产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其中有两种视角格外值得关注:一是国家层面的宏观角度,二是企业层面的微观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企业ESG研究中心主任李岩

李岩表示,当前,我国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但经济增长仍然是落脚点,是最终目标。现在的经济发展更多的要考虑环境要素、考虑社会公平等,但是发展的惯性也不可忽视。因此,在转型过程中,绿色低碳发展,它不会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它一定依赖于政府的外部力量,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的绿色低碳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陆续出台,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断地推动。

企业层面也在发生变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第一是企业的微观成本在增加,包括环境成本一定在增加,这对企业有一定压力。第二是政策出台改变了现有市场规则,相当于赛道的规则在改变,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思考如何适应新的变化。过去,只要末端治理达标排放就是好企业,就是合规,而现在,合规更多的是系统合规,要求更多。如此一来,企业需要考虑在系统合规情况下通过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环境合规的要求结合,寻找将环境成本内化的最佳路径与可行方案,无论是绿色技术创新、数字化赋能、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等都会降低系统合规的门槛难度和实施成本。

“欣喜的是,当前市场的力量越来越大。”李岩表示,比如,整个供应链上下游对企业的约束力量非常大,供应链是相互制约的,企业想在市场上竞争,就必须做出改变。改变在于,一是成本降下来,二是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收益。为此,李岩建议,具体而言,第一个好的方向是绿色金融,企业在绿色方面合规后,可以通过绿色金融获得资金流,就具有更好的资源优势,同时加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供应链韧性更强,使得整个供应链协同推进绿色转型。第二个是以产品作为重要砝码,即绿色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优势。第三个是企业的ESG能级,通过企业的ESG能力体现出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能力,这也是一种竞争优势。

李岩表示,从企业层面看,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主要有两点:第一,随着环境成本不断增加,减碳压力不断增加,在长期战略和短期行为方面找到合理的路径,在经济和环境之间达到平衡,寻找到可落地的降本路径。第二,在市场环境更加透明的情况下,确立足够的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这一过程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绿色生产力需要逐渐提升,而且是持续改进的长期过程,当然,一定保持与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否则就会被淘汰。

作者:刘德炳

编辑:王棕宝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