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左宗鑫
“‘十五五’期间,中国汽车将实现年销4000万辆总规模,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核心力量。”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
当中国汽车产业以4000万辆规模的雄心重构全球版图,一场关于"燃油车智能化突围"的深度变革也在合资车企阵营悄然酝酿。在汽车购置税补贴退坡前夕,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车企以"油电同智"战略撕开市场缺口,用智能燃油车的强势表现证明:传统动力与智能科技的融合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中国汽车产业进阶的第三条路径。

市场数据印证着这种趋势的必然性——上汽集团10月销量45.4万辆,同比增长13%,今年以来,上汽月销量已实现同比“十连涨”。其中,上汽大众10月终端销售9.25万辆,环比上涨1.3%,在集团整体板块中表现稳健。这一成绩,说明合资车企仍然在中国车市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正如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中国工业报记者所言:"合资车企正从‘生产基地’升级为‘全球创新中心’,其研发的智能化方案既服务中国,也反哺全球。”
市占率逆势增长构建黄金价值三角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2025年,上汽大众在“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下已实现多项重要交付。
近日,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上市,其带“端到端高快NOA”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引发渴望智能化体验升级的燃油车用户关注。可以说,上汽大众Pro家族正持续引领燃油车智能化破局。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汽大众通过构建“德系机械素质+中国智能生态+油车续航/补能便利”黄金价值三角,让用户在燃油车上也能获得与电车同级的智驾、座舱体验,形成差异记忆,使得智能燃油车实现市占率逆势增长。
“通过本土需求、模块化部件、规模上车、成本下探等四步形成闭环,让燃油车重构存量市场竞争力。”柏文喜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油电同进、油电同智”的战略也为上汽大众带来销售增量。大众品牌Pro家族搭载高阶辅助驾驶等智能科技后,市场表现卓越。帕萨特、途观、途昂等主力车型市占率提升近20%,燃油车整体市占率逆势增长至接近9.0%。特别是,上汽奥迪销量增长稳健,10月终端销量达6800辆,较9月上升19.3%,较去年同期增长126.7%。截至10月底,全新A5LSportback累计销量超1.1万辆。

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看来,上汽奥迪A5LSportback以“豪华智能”实现累计销量破万,在与自主高端品牌竞争中,体现了“合资2.0模式”下的差异化优势。
所谓“合资2.0模式”是指上汽大众等合资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推动的合作模式升级,旨在突破合资模式的技术引进局限,通过双向技术共创和生态融合实现竞争力重塑。对上汽奥迪而言,首先,品牌历史和文化底蕴是重要优势之一,奥迪作为国际知名豪华品牌,拥有悠久的品牌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次,在技术方面,德系精湛的制造工艺和先进的技术积累为产品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和卓越的性能表现。同时,在“合资2.0模式”下,上汽奥迪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将国际前沿的豪华设计理念和智能技术引入中国市场,并结合本土需求进行优化。
持续深化合作构建产业生态
近年来,外资车企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协同进化不断向“深水区”迈进,驱动产业和技术合作持续落地,加速全球汽车业转型升级。
业内分析认为,面对中国市场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和消费需求,简单的产品导入模式难以为继。要在这场变革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探索出一种根植中国的全新模式。
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认为:“展望未来,汽车行业的角逐将不再是企业间的单打独斗,而是生态链的整体竞争。要持续深化合作,构建产业生态,一方面推动合资品牌加快焕新升级,另一方面与跨界企业联手共建产业生态。”

在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行业转型背景下,上汽大众进行了供应链协同创新,上汽大众与NeuraRobotics合作布署认知机器人,聚焦智能工厂的核心应用场景,重点探索总装任务、质量控制和检测,以及零件到生产线交付的智能厂内物流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落地。
“目前,合资车企正迈入从‘引进来’到‘共发展’新阶段。”袁帅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汽车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智能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积累的智能化技术经验,经过本土化验证和优化后,通过技术输出至全球市场,能够提升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水平,让企业可以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也能促进全球汽车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汽车业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加速发展,共同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