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1-08 21:2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参与全球数字治理,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11月8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王江表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重点展示了一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成效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数字经济“向质、向深、向实、向稳”发展,数字产业化亮点和创新不断,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赋能效应凸显。

“当前,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服务业数字化成为扩内需促消费重要抓手,2024年移动支付金额563.7万亿元,网上零售额15.23万亿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和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王江说。

人类共同应对网络空间发展和治理的全球性挑战日益紧迫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与地缘政治、经济秩序、安全形势深度交织,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加。王江认为,全球技术创新呈现多领域、集群式突破态势,前沿技术加速迭代、深度融合并驱动全链条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各国围绕网信领域的标准制定、规则主导和供应链安全的博弈更趋激烈,深刻重塑各国竞争力与全球治理体系。地区热点问题与系统性安全风险频发,人类共同应对网络空间发展和治理的全球性挑战日益紧迫。

“在此背景下,《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重点展示了一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成效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基础设施持续立足全球视野,对世界互联网发展进行分析总结,系统梳理一年来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情况和亮点。”王江说。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开局之年。“十年来,中国网络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愈发凸显,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取得新成效。”王江表示。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白江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国互联网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第一,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第二,网络空间治理成效持续提高。第三,国家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第四,网信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第五,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实力达到全球先进水平。第六,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第七,信息化赋能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白江分析,中国互联网基础和前沿技术实现体系化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工程取得一批成果,集成电路产业部分实现国产化替代,电子元器件、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光刻机等关键短板加快补齐,关键软件研发取得重大突破,5G-A技术集成化进程加速,6G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有序推进。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数据库、第五代精简指令集生态建设逐步建立,建成全球领先的运营级量子骨干网络,超导量子计算机产业链基本形成,综合水平位列国际第一梯队。“区块链技术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加速融入航运贸易、制造、能源等重点领域。”白江表示。

普通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体感正变得越来越真切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呈现突破性发展态势,具体呈现以下三方面发展趋势:第一,人工智能大模型推理能力显著提升、知识密度不断增强,支持同时处理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数据的多模态大模型成为大模型发展的前沿方向。第二,具身智能受到美国、中国、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高度重视,在工业制造、物流、医疗、养老等领域应用加速突破,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各行业领域。第三,智能体作为利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进行决策或执行特定任务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不仅能够提升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还能助力企业实现跨业务部门的多步骤流程自动化。“当前许多科技公司、云服务提供商及其他企业也在开发智能体产品。”白江表示。

白江认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大模型从“重训练”转向“重推理”,通过强化学习和知识蒸馏技术,推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多模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从“懂你意思”的智能网联汽车到“为你解惑”的DeepSeek,普通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体感正变得越来越真切。

“随着多款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行业专用大模型落地应用,中国人工智能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智能体成为产业变革核心力量。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场景落地应用,加速与制造业、服务业等千行百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白江认为。

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信息化程度越高,人工智能应用越深入,社会公众对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的关注、关心和探讨很多。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贾朔维表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关键所在,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相关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第一,数据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第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快。第三,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不断优化。第四,重点领域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第五,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扎实推进。


作者:孟凡君
【编辑: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