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正文
中钢协发言人姜维:预计2025年制造业用钢占比将突破50%
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11-02 21:15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在全力做好2025年及“十四五”圆满收官和总结回顾,认真做好“十五五”规划和2026年重点工作部署,为接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10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姜维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实现了从“去产能”到“产能产量双控”的转变,在减量调整中有效促进了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了行业发展质量,制造业用钢占比已经从2020年的42%上升到2024年的50%,预计2025年将突破5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钢铁行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0月28日,在2025年三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唐祖君介绍,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一是“平稳”,二是“理性”。“平稳”主要体现在钢材市场价格波动相对较小,库存相对处于低位,风险总体可控。“理性”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能按照“三定三不要”的原则组织生产经营,同时原燃料价格下降,效益同比明显改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对于继续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推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唐祖君表示,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波澜壮阔的调整转型时期,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将重塑中国钢铁的竞争力,推动我国从全球“钢铁大国”迈向真正的“钢铁强国”。但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只有主动拥抱变化、深刻理解行业发展规律,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钢铁行业有望实现2022年以来最好的经济效益水平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产品开发、能效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姜维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突破性成就。一是产业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钢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三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四是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产量同比下降、表观消费量持续下降。钢材出口同比增长,进口同比下降。钢材价格同比下降,持续低位运行。收入降幅小于成本降幅,行业效益同比增长。能耗排放同比下降,环保指标持续改善。但是,全球钢铁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在经济复苏、供应链亟需重建的情势下,钢铁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将更加依赖创新与改革,昭示着我国钢铁行业在未来五年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姜维分析,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频发,贸易政策的极不确定性冲击着全球经贸秩序,给钢铁需求带来了负面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高,既对钢铁品种结构优化提出了高端、绿色等更高要求,又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发展前景。

但是也要看到,钢铁行业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出口预期转弱、供需矛盾加大等困难,平稳运行、效益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一是充裕的供给能力与减弱的需求强度之间的矛盾仍较突出。二是全球贸易环境趋紧增加钢材出口的压力和风险。三是经济效益持续低位不利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姜维认为,四季度,只要全行业勠力同心加强自律,坚持遵循“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的经营原则,预计有望实现2022年以来最好的经济效益水平。

钢铁行业保持平稳运行需要重点处理好几个关系

当前,我国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2025年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工艺设备更新、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坚持落实钢协提出的“三定三不要”原则,行业总体表现超过预期,生产经营基本保持稳定,效益保持平稳,为全年行业向好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唐祖君分析,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运行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粗钢产量小幅下降;二是表观消费量下降明显,降幅大于粗钢产量降幅;三是钢材出口持续高位,出口品种结构和出口流向均有所变化;四是钢材品种结构变化明显,建筑业用钢和制造业用钢此消彼长;五是库存总体较低,前期一直处于低位,但9月份以来有所回升;六是钢材价格震荡下行,总体低于2024年同期;七是原燃料成本降幅较大;八是效益有所回升,但基础很不稳固;九是风险总体可控,资产负债率基本稳定在合理水平。

唐祖君认为,钢铁行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持平稳运行需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效益与价格、产量、成本的关系。二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三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四是企业与行业的关系。五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南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表示,面向未来,我国粗钢需求峰值已过,新能源产业用钢性能标准迭代加速,高端特钢领域仍有关键材料依赖进口。当产能过剩成为常态,钢铁行业是拼成本“血战到底”还是向“钢需黑洞”(深海、深空、深地)要空间,必须打造“创新聚变、数智蝶变、产业裂变”三条高成长曲线。

黄一新指出,我国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低、智造“神经中枢”受制于人、欧盟CBAM碳关税将吞噬出口利润、氢冶金和数字化等颠覆性技术投入差距拉大,钢铁行业如何从“全球最大”迈向“全球最强”,将“碳约束”转化为“碳优势”,让“钢铁身躯”长出“数字神经”是钢铁行业思考和行动方向。中冶京诚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冰认为,在当前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钢铁行业正以工艺装备高端化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质量升级。在这一进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行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只有通过工程化落地,才能转化为可复制、具有经济性的工业化方案。”韩冰强调。

钢铁行业还有拓展市场的空间和机会

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幻莫测的今天,我国钢铁工业转型之路承载着重要的时代使命。2024年11月1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关于钢铁工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启动会。夏农强调,“十五五”规划不仅承载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革新、提升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更是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南。“十五五”期间,我国国内钢铁需求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企业要注意产量调控是向碳排放调控的过渡期和关键期,要围绕低碳市场相关政策研究应对措施。同时,钢铁行业还有拓展市场的空间和机会,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绿色钢结构建筑具有无可比拟优势,要加大推广力度。

面对可能出现的“内卷式”竞争风险,“反内卷、强自律”已成为从国家层面到行业内部的共同呼声。2025年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停滞近1年半的产能置换政策正式重启,政策背后是行业“反内卷”的迫切需求。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对比21版产能置换办法,2025年《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内容上更为完善、细致,监管更为严格,产能置换政策进入全面收紧周期,而且力度空前。

2025年钢铁行业产能置换“重启”的核心是三个“刚性约束”的落地,彻底终结过去“宽松执行”的漏洞:一是时限刚性:2024年8月23日前已公告的置换项目必须在新规实施后24个月内完成备案、环评并开工,逾期直接撤销方案(2027年之前)。二是指标刚性:产能与设备严格一一对应,同一设备产能不得拆分,彻底堵住“指标拆分炒作”的漏洞。三是转型刚性:项目必须同步满足能效标杆、环保A级、碳排放减量三重标准,能耗与排放置换比例与产能置换比例挂钩(不低于1.5:1)。

今日钢铁认为,《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释放出强烈信号:钢铁产能总量将被严格锁死,结构性优化成为主线,行业从追求规模转向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不仅关乎行业结构优化、绿色转型,更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年钢铁市场的供需格局与价格走势。钢铁行业产能置换重启不是“一刀切”,而是“优中选优”的筛选器,三类企业有望在洗牌中胜出:一是低碳技术领跑者,二是区域整合强者,三是细分赛道冠军。对于钢铁企业而言,与其纠结于“指标够不够”,不如聚焦“技术强不强”,因此这场由政策重启引发的转型竞赛,最终的赢家一定是那些主动拥抱低碳、聚焦核心优势的企业。

为“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奠定坚实基础、积攒充足底气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给钢铁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五五”规划作为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蓝图,预示着行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而将所有的优势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强化协作、形成合力,才是钢铁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表示,在“十五五”这一重要时期,钢铁行业的核心任务是在存量市场竞争中探索出一条高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我国钢铁工业当前面临的深刻变革,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先进材料自主化、工艺装备高端化、绿色低碳技术工程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这既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是工程公司重塑价值链、提升服务能级的重大机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认为,钢铁行业新质生产力有两个维度,一是行业自身创新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二是国民经济各领域不断涌现的新质生产力赋能钢铁发展。“十五五”期间,钢铁企业深刻理解和实践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事实上,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强供给与弱需求的主要矛盾,叠加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等多重挑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制定并实施好“十五五”发展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10月1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钢铁工业提质升级座谈会,围绕《钢铁工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讨论稿)》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研讨,明确了2030年全面建成全球影响力大、产业独立性强、发展贡献度高的现代化“钢铁强国”目标任务。

姜维表示,下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十五五”发展的总体规划,抓好《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为“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奠定坚实基础、积攒充足底气。一是落实《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加强行业自律,自觉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为钢铁工业“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四是锚定行业发展目标,持续推动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作者:孟凡君
【编辑: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