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来五年中央企业怎么干?“十五五”规划建议指明方向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1-03 19:1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棕宝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0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会议要求,要全力抓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谋划好国资央企“十五五”规划。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马新啸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国资央企“十五五”规划指明了方向。国资央企“十五五”规划需要聚焦增强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发挥“压舱石”作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国资央企“十四五”时期在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探索,“十五五”时期将要实现“从有到优”的战略跃升。

强化战略支撑  将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企业发展蓝图

央企“十五五”规划的核心功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密切相关,通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将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蓝图和行动路线。

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的中铝集团展馆一角。(孙凯芳摄)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国有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刚梁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下一阶段央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新啸表示,《建议》为央企在“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战略定位上,央企“十五五”规划的核心功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密切相关,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央企在“十五五”期间的布局优化不仅是业务结构的调整,更是实现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创造的价值链重塑,通过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和附加值创造能力,将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蓝图和行动路线。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十五五”规划工作座谈会强调要科学谋划国资央企“十五五”规划,找准前进方向,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胡迟认为,央企“十五五”规划面临一个核心课题就是如何将企业自身的做强做优与国家“稳定器”“压舱石”的使命有效统一。

“央企‘十五五’规划的科学性应体现在‘三个核心’层面,确保央企从‘自身做强’升级为更能精准有效地担当我国经济发展‘稳定器’和‘压舱石’宏观使命。”马新啸进一步解释:

第一,战略定位上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与市场规律相结合。规划需紧扣国家中长期战略需求,同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例如,国资委明确提出“三个集中”原则(推动国有资本向国家安全、国计民生领域及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这要求规划不仅关注利润指标,更注重提升产业链控制力、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第二,实施路径上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同性。中央企业需通过规划明确技术攻关与产业转化的闭环机制,设定可衡量的产业创新目标,还需建立“技术过筛”机制,防止盲目多元化。

第三,评价体系上突出“五个价值”(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的综合平衡。这要求规划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量化央企对产业链韧性、社会保障的贡献,确保“稳定器”作用可监测、可评估。

经济学者、上海财大财务与金融学教授、国企改革专家宋文阁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十五五”期间,国家要接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狠抓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下硬功夫,出现一批具有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新国企,形成先进的、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门”做规划 将内部规划转变为协同共创生态

科学谋划国资央企“十五五”规划,要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坚持“开门”做规划,强化规划体系上下衔接,使规划编制成为思维提升、战略提升、组织提升、能力提升的过程。

胡迟表示,“开门”做规划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我国规划编制工作中一以贯之的重要方法。在胡迟看来,本次国务院国资委在部署“十五五”规划时再次强调“开门”做规划,既是对成功经验的继承与肯定,也预示着在新时期对此方法进行深化与创新。

来源:中国能建数科集团

近日,中央企业中国能建集团所属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发起“我为数科集团‘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面向全体员工征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被视为中央企业坚持“开门”做规划、广泛吸纳基层智慧的生动缩影。

胡迟表示,类似这种企业“金点子”征集活动,打破了传统规划编制的内部闭环模式,将一线员工的实践智慧直接融入战略谋划过程,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实践支撑。

在"十五五"规划意见征集过程中,中国能建数科集团主动参与行业发展规划,正积极为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国工业报从中能建数科集团了解到,数科集团创新提出"源储绿色电站系统解决方案",将传统储能电站升级为具有稳定出力的支撑性电源。据悉该方案深调峰能力达煤电3倍,可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稳定支撑,具有电量调节、系统支撑、电量供应三大功能价值。

马新啸表示,中国能建数科集团的实践体现了企业从内部规划向行业引领的转变。国资央企“开门”做规划的核心是从“内部循环”转向多元共治,其创新内涵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主体上,要求央企在规划编制中主动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二是流程上,将外部协同前置到战略研判阶段,而非仅后期征求意见。三是目标上,通过“共建共商”使规划更好契合国家战略、产业趋势与公众期待,提升其科学性与执行力。

在马新啸看来,国资央企“开门”做规划的理想场景是构建一个“中央厨房式”的规划协同平台:央企搭建数字化规划系统,向民企开放供应链数据、向科研机构释放应用场景需求,公众则通过模拟界面体验规划方案并实时反馈。平台通过AI分析多方数据,自动生成优化建议。最终,各方提案与采纳结果均上链存证,形成可追溯、可激励的共创生态。

立足“国需业趋企能”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建议》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中共中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可以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等方面来把握。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央企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逐渐积厚成势。

吴刚梁表示,《建议》把“十五五”规划的首要战略任务定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作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中央企业要突出实业,做强主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

对于央企而言,在“十五五”规划中,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平衡与协同“优化传统基本盘”与“培育新兴增长极”这两大任务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马新啸表示,央企需坚持“两端发力”策略,传统产业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筑牢经济“基本盘”,而新兴产业瞄准“国家所需、产业所趋”领域精准投入,通过“主业投资占比超90%”的约束机制防止资源分散。协同关键在于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如利用传统产业场景优势孵化新技术,同时以新兴技术反哺传统产业增效,形成“旧盘托底、新极引领”的良性循环。

“在规划实践中,必须将‘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企业所能’视为一个动态循环的战略整体。”胡迟说,“这意味着规划工作要摒弃从单一端点出发的线性思维,转而采用双向闭环的设计逻辑。既要‘由实向虚’,基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去捕捉产业机遇、承载国家战略。也要‘以虚促实’,以国家战略为灯塔,引导产业演进,倒逼能力升级。”

胡迟表示,从国务院国资委“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的提法,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布局,其政策导向都清晰地指向了协同并进。在“十五五”规划中,关键就在于设计有效的机制,将这种“竞合共生”的关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作者:王棕宝
【编辑:王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