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正文
协会、龙头紧急辟谣 多晶硅收储一波三折
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11-14 21:1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针对多晶硅收储和组件联盟的方案被否的消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晶澳科技火速发布澄清声明。

11月12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最新声明表示,协会努力推进行业自律和“反内卷”: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市场化、法制化地推动相关工作。同日,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澳科技”,002459.SZ)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不实言论,发出澄清声明。晶澳科技表示,公司董事会秘书未在任何内部或外部会议上发表过网传言论。相关内容系网络谣传。

至此,“多晶硅收储平台黄了”的谣言不攻自破。

效果如何尚待观察

缘何同一日,协会、企业紧急辟谣?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两家单位紧急辟谣,主要是回应近日市场传言称晶澳科技董秘在北京建投策略会表示“多晶硅收储平台黄了”,并被解读为“反内卷失败”的谣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醒,“当下,协会和行业内各企业正一道努力,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网络流传的小道消息均为不实信息,望请各位注意甄别,慎重决策。”晶澳科技提醒,“广大投资者、合作伙伴及社会公众,应通过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公司官方渠道了解真实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与舆论环境。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11月12日盘后,晶澳科技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始终坚定看好并充分相信,光伏行业“反内卷”的相关政策必将落地实施,并将积极支持和配合各项工作。公司真诚期待并支持收储平台顺利建立并发挥作用。

从今年上半年至今,关于多晶硅产能整合(即多晶硅收储)等已传闻颇久,有消息称,此前也分别召开过多次筹备会议。

该收储方式,主要是十多家晶硅企业联手成立一家平台公司:按照每万吨5亿元以上、筹集至少500亿的资金,用于收购百万吨左右的过剩产能;现存的多晶硅公司则透过未来多晶硅涨价的这部分利润来实现业务的平滑过渡,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还款。

该平台的作用,在于稳定市场行情,促进多晶硅到硅片、电池及组件等产品价格回归理性,止跌回稳,促使中长期光伏供需平衡。

“收储是行业、企业自发的市场行为,其目的是减少过多的有效产能,期望用‘承债收购+永久关停’模式稳定价格,出清一部分产能,达到整合并减少产能,使供应平稳和价格稳定。但也有通过控制产能进而控制价格的因素,其实施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韩文科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韩文科坦言,“多晶硅价格过去如‘过山车’一样,产能严重过剩时,价格急剧下降。产能不足时,企业便会蜂拥加码投资。近几年,多晶硅产能确实存在过剩,但行业状况已有改善。针对‘反内卷’,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要求质量、价格与优质产品挂钩。尽管目前多晶硅有效产能依然较大,远大于市场需求,但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质量好的产品市场营销售环境进一步改善,落后和劣质产品面临较大市场抑制和淘汰压力。”

多晶硅市场回暖

这场针对多晶硅产业链的“反内卷”行动还未实质性启动,却影响明显。

光伏主要企业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多晶硅行业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出现价格修复趋势,部分企业亏损幅度收窄,甚至扭亏为盈。

10月27日晚间,硅料龙头大全能源(688303.SH)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大全能源实现营收17.73亿元,同比增长24.75%;净利润为7347.90万元,上年同期为-4.29亿元,同比扭亏。对于公司第三季度扭亏为盈,大全能源方面解释称,多晶硅市场回暖,量价齐升,收入规模增加,因此归母净利润增加。

根据协鑫科技(03800.HK)公告,光伏材料业务录得利润约9.6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18.1亿元。若剔除该非经常性收益,其光伏材料业务仍实现经营利润。

受益于多晶硅涨价,通威股份(600438.SH)大幅减亏。三季报显示,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40.91亿元,同比减少1.57%,环比减少1.97%;归母净亏损为3.15亿元,同环比大幅减亏。

还应看到,多晶硅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状态仍未改变,高库存压力持续存在。

11月1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披露成交数据。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5.32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5.05万元/吨,均环比持平。硅业分会指出,从供需角度看,多晶硅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状态并未改变,高库存压力持续存在。下游环节的降价与减产虽可能削弱对多晶硅的短期需求,但由于多晶硅社会库存已处高位,企业对于继续累库的容忍度相应提高,短期并不急于通过降价清理库存。

政策层面持续推进。记者获悉,《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国标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预计该标准正式实施后,将成为推动产能出清与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目前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共11家,11月内预计有两家头部企业减产、检修,将对国内供应总量产生显著影响,总产量环比预计大幅下降12.4%。尽管供应收缩,但对比下游需求,多晶硅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综合来看,当前多晶硅市场供需基本面依然偏弱,较高的行业库存以及疲软的终端需求制约了价格上行空间。预计短期内,市场将在减产落实与政策预期的共同作用下,继续维持弱势平稳运行格局。

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预测显示,四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在38.2万吨左右,同比小幅增加3%。预计2025年,全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34万吨,同比大幅减少27.3%,与同期需求相比略显过剩,全年累库量预计在2万吨左右。

“硅料价格整体不会下降很厉害。‘反内卷’后,市场恶性竞争有一定减少。由于2025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在2亿千瓦以上,光伏企业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四季度业绩或将好转。”韩文科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