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正文
三年亏42亿 斑马智行IPO能否解“困”?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1-06 06:50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10月18日,阿里巴巴旗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斑马智行在港股IPO进程中迎来新进展。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告,监管机构已对其发出补充材料要求,要求其需就公司股权变动及业务经营等情况进行说明。

此次补充材料要求基于斑马智行早前提交的上市申请。斑马智行于8月21日正式宣布将分拆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由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及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然而,在这一关键上市节点,斑马智行前首席财务官夏莲于8月23日通过朋友圈公开发声,表示已于2025年4月底离职,并直言“不看好公司业务发展,不愿为上市圈钱再委曲求全”。此番言论为该公司IPO进程增添了意外插曲。

智能座舱“三驾马车”

据公开资料显示,斑马智行成立于2015年11月,于2025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总部设于上海。斑马智行最初由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截至2025年8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仍为其主要股东,分别间接持有约44.72%和34.34%的股份。

自2024年12月27日起,斑马智行不再纳入阿里巴巴合并报表范围。该公司历经多轮融资,引入包括先进制造基金二期、云锋基金、国寿科创、中国一汽等知名机构投资者。在《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斑马智行以220亿元人民币估值位列全球第320名。

斑马智行定位于汽车操作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核心业务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软件赋能硬件”,致力于将汽车从出行工具升级为具备交互与适应能力的智能终端,其业务体系围绕以下三大板块构建: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基于自研车规级操作系统,构建智能座舱底层软件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类似iOS或Android的标准化运行环境;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依托元神AI软件栈及SystemAgent智能协调技术,实现多软件协同与AI功能的系统级调度;车载平台服务:集成AI原生应用生态,连接第三方内容与服务,支持用户在车内场景下使用导航、流媒体、外卖、会议等多样化功能。

对于上述业务生态,公司深度受益于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的较大赋能:阿里巴巴集团提供AI基础设施(如千问大模型)及互联网生态支持,包括高德地图、支付宝、钉钉等;上汽集团贡献整车工程经验与规模化量产能力,助力技术在实际道路场景中快速迭代;芯片合作方面,公司与紫光展锐、黑芝麻智能等国内芯片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善产业链布局。

常信科技CEO葛林波对中国工业报表示,斑马智行融合了阿里巴巴的互联网技术基因与上汽集团的汽车制造产业根基,自2015年成立以来,便在智能座舱领域迅速发展,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收入和解决方案搭载量上双双登顶。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搭载量从2022年到2024年实现了67.2%的复合年增长率,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在60个主机厂的逾800万辆车上搭载,覆盖超14个国家,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拓展能力。

他指出,技术实力也是斑马智行的一大亮点,是中国仅有的两家完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第三方供应商之一,还独家将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和汽车平台服务整合为一体。尤其是其自研的元神AI架构,作为行业首个专为车载环境打造的具备智能体特性的AI软件栈,在提升交互体验上有着巨大潜力。

收入波动与持续亏损

斑马网络专注于纯软件解决方案,其产品运行于主机厂提供的车载硬件上,不进行软硬件捆绑销售或设备预装。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于约510万辆汽车,客户涵盖国际主机厂(包括合资公司)及上汽集团旗下多个品牌。

受下游需求变化影响,公司近年收入呈现波动。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8.47亿元、-15.82亿元,报告期累计亏损41.8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3月亏损大幅扩大至15.82亿元,主要由于系统级操作系统相关的无形资产计提了18.41亿元减值损失。

据招股书显示,同期毛利率分别为53.9%、46.4%、38.9%、38.9%,呈持续下滑趋势,公司解释其为争取领先主机厂的合作,在核心业务“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中主动采取了竞争性定价策略。该业务是公司的绝对收入主力,在2025年第一季度贡献了89.7%的收入。

斑马智行目前的客户主要是全球主机厂以及上汽荣威、名爵、大通和智己汽车等国内品牌。其中,上汽集团为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销售占比介于38.8%至54.7%;向阿里巴巴集团的采购额占比超过50%;各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分别为4.31亿元、3.96亿元、3.89亿元、3.7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3.54%、45.41%、47.21%、275.74%,占比较高,存在回款风险;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净流出,报告期内合计达-16.88亿元。

对此,前金融从业者、现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爽表示,这意味着斑马智行依然处于“规模换未来”的阶段。资本市场要问的核心问题是:在竞争者众多的智能座舱赛道,斑马智行能否快速形成差异化护城河,并兑现盈利预期。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斑马智行研发团队共819人,占总员工的67.2%,其中180人专注于AI算法研发。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1.11亿元、11.23亿元、9.8亿元、1.96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137.9%、128.8%、118.9%、144.7%。公司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这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葛林波表示,斑马智行面临挑战。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持续亏损,研发投入巨大但尚未转化为盈利。而且客户结构较为集中,对上汽集团等大股东系依赖程度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议价能力与市场拓展空间。

IPO能否解困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驱动下,全球智能汽车产业正经历快速发展。主机厂与科技公司持续加大投入,推动行业持续创新与升级。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汽车销量达到58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表现突出,销量为207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35.8%,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容量与领先地位。

据招股书显示,智能座舱系统由硬件组件与软件解决方案两大部分构成。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29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274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6.8%。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软件解决方案的增长动力更为强劲。该细分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401亿元增至2030年的114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9.2%,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增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此,前自动驾驶从业者、现电霰科技CEO祝凌云对中国工业表示,汽车配套的供应,平稳慢起,不像主机厂那样大起大落。

斑马智行所处的智能座舱赛道已是一片竞争激烈的“红海”。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入口,该领域已成为全球车企与科技巨头的“必争之地”,行业格局也已发生深刻变化:早年凭借阿里巴巴集团生态取得的先发优势,如今正面临华为、百度、高通等众多实力玩家的强势入场,面临的竞争环境多元且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其他第三方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提供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一级供应商,全球性汽车电子企业集团,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主机厂内部的自主研发团队,竞争持续升级。

尽管竞争主体多样,但行业现状显示,目前有能力实现全栈技术自主研发的主机厂仍属少数。据招股书显示,从市场规模看,2024年,搭载第三方提供商软件的乘用车销量占比已超过90%。聚焦于中国市场,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领域竞争格局相对分散。2024年,按收入计算,市场前五名提供商合计市场份额为26.9%。其中,斑马智行网络以7.8%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

由此,在智能驾驶技术演进的大趋势下,依然具备确定的成长空间。然而,公司的发展也显著受到下游整车行业竞争态势的影响,能否成功拓展更多元化的客户群体、有效改善当前严峻的财务状况,并最终扭亏为盈。赴港IPO虽可被视为斑马智行在多重压力下的关键融资举措,但从根本上看,若其无法系统性解决以上几大核心矛盾,上市募资亦仅能暂缓困境,难以扭转公司长期发展态势。

在胡双来,斑马智行此次港股IPO,将面临三方面的资本市场拷问:盈利模式验证,能否通过经常性收入、应用商店式车载平台服务,形成可复制的“软件订阅”模型,而非单纯依赖硬件出货量。

技术迭代速度,大模型在车载环境的应用尚处早期,如何保持领先而不被新兴创业公司或跨国巨头超越。全球化拓展能力,目前斑马智行业务已覆盖14个国家,但与欧美特斯拉、Mobileye等生态相比,中国智能座舱方案如何跨越文化与监管差异,是一道难题。斑马智行的IPO,是智能汽车赛道软件价值化的标志性事件。它不只是融资动作,更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在资本市场的一次“价值公示”。资本市场会给予斑马智行怎样的估值,最终将反映市场对“中国汽车软件价值”这一命题的集体判断。

咸阳鑫晟达汽车总经理吴涛对中国工业报表示,目前,汽车行业正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高速发展,其中电动化主要体现在被称为三电设备的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化则主要体现在车机系统和人车交互。斑马智行准确把握了汽车智能座舱系统这一人车交互的主要接口,在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两大股东的加持下,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道路上人车交互系统始终是重要的一环,而汽车座舱这一物理载体也在从机械操作向着智能控制不断升级。此次斑马智行的上市,一方面是基于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具备独立发展和上市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融资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斑马智行后期独立运作期间保持人才和技术上的持续投入,打造品牌的技术优势;有利于企业未来更好的聚焦于汽车智能座舱系统的开发,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塑造企业在汽车智能座舱系统的行业影响力。同时,也说明了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两大股东很看好未来汽车智能座舱系统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

葛林波表示,智能座舱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中国内地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3274亿元。此次冲击港股IPO,若成功募得资金,斑马智行将有更多资源投入研发,扩大市场份额,拓展全球市场,加强竞争力;若失败,不仅发展节奏会被打乱,还可能影响市场信心与合作伙伴的态度。未来,斑马智行需要在提升技术、拓展客户、实现盈利等多方面发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作者:王珊珊
【编辑: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