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豆集团作为纺织行业的一员,深刻感受到,壮企减负是当前形势下要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外扩减压又是通胀压力背景下企业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
自我积累能力减弱
当前,中国企业一方面要承担较高的赋税,另一方面正承担越来越高的员工工资和福利成本(最低保障线提升,收入倍增计划、社保金基数提高等)。与此同时,企业的各类原辅材料成本、物流费用、运作费用(高利贷30%)都在不断上涨,而企业产品的销售价基本持平甚至下降(例如以美元结算的出口产品,相对人民币是升值的)。从今年的利润看,企业普遍处于微利状态,另有一些企业靠借高利贷维持企业艰难运行。
企业留成的减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有些小企业的积累,连维修改造旧设备的能力都不够。企业积累偏低、实力偏弱、后劲偏软的问题不可忽视。
企业是实现“富民”、“强国”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富民”、“强国”也就难以保证和持续。发达国家之所以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实力强,关键是大而强的企业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国家税率低、企业留成多、积累多。这些发达国家走的是“壮企”带动“富民”、“强国”的路子。而我们国家真正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有话语权的企业目前还相当少,这一点与中国企业的留成积累有一定关系。
因此,要以壮大企业实力,把“壮企”与“富民”、“强国”同等对待,统筹考虑,以“壮企”来保证“富民”、“强国”。
应对通胀要走出去
如果站在企业层面看通货膨胀压力,那么,第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出现这一现象不必过分担忧;第二,不要片面地用国内物价上涨指数来判断通胀,要看是不是在可控、可承受范围;第三,这次通货膨胀压力既有国际输入通胀因素,也有国内劳动力刘易斯拐点因素,原因比较复杂;第四,可把着力点放在居民收入更快增长上;第五,适度通胀有利经济发展,这一点各国均有自己合理通胀区间。
中国企业如何积极应对通胀压力?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要“走出去”,通过资金外投、资源外借、市场外接的经济对外扩张,来减轻我国的通胀压力。
一是加大企业境外办厂办园区力度。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有许多有利条件,而且机遇难得。红豆集团前几年在柬埔寨投资建设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目前运转情况良好,已经有16家企业入驻生产。这个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商务部、财政部、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所以境外设立工业园区这类项目,光靠单个企业的力量不行,特别是需要国家的支持。
二是加大收购兼并国外资产的力度。当前要抓住机遇,利用外汇优势来实施“大规模收购兼并”战略。目前我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应该是收购的较佳时期。因此,国家制定特殊宽松政策,让有意到境外收购兼并优质资产的中国企业,能及时拿到外汇贷款进行运作。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国有企业收购兼并国外资产有顾虑,在这个方面中国民营企业更应该肩挑重担。
三是加大取消进口配额的力度。比如,尽快取消棉花、棉纱等的进口配额,这样有利于使原料价格与国际市场完全对接,通过放开进口既有利于纺织服装企业在原料成本上与国际同行处于同一竞争起跑线,又有利于把输入的通胀转移出去。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