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瑞松

2014年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以“改革管理年”为主题,全集团上下同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儿,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步,为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优异成绩单。
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航工业逆势增长,营业收入预计为3900亿元,同比增长11.6%。我们狠抓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航空产品和产业、非航空民品、现代服务业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形成了军民互补、主辅支撑的良好局面。中航工业再次进入世界财富500强,排名178位,品牌价值突破905亿元,名列全国第25位。
2014年,我们加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全年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国防科技奖86项;申请专利6970项。我们稳步推进创新体系建设,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已达39家。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统一集团内部IT架构;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体验中心和“两化”深度融合工业软件研发基地正式落成。
2014年,我们航空装备研制取得历史性进展。中航工业150余项产品强势亮相珠海航展,以大型运输机“鲲鹏”、第四代战机“鹘鹰”为代表的50余项先进航空装备首次公开展示,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2014年,我们民用航空产业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运-12F获得美国FAA适航证,获得美国20架订单,这是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成批出口民机。在中法两国元首见证下,中航工业与赛峰集团签署涡桨发动机部件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与空客集团签署合作生产1000架直升机协议。“新舟”700项目研制全面推进,AC352/EC175取得EASA型号合格证;AC3X2完成立项工作,全球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蛟龙”AG600完成机体结构大部件下架,西锐SF50涡扇公务机、领世AG300涡桨公务机实现首飞,“小鹰”500获百架订单,“新舟”60、运8系列飞机、AC系列直升机等的订货、交付以及出口创历史新高,“巴戎航空公司”在柬埔寨成立。实现了C919前机身、机头、中机身、后机身等大部段按时交付,全力支持的ARJ21项目取得中国民航适航证。
2014年,我们果断抓住价值大革命的契机,通过发展创意经济实现航空主业的“溢出效应”,带动非航空民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发展。液晶显示器、印制电路板、光电连接器、汽车零部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燃机、光伏发电、非银行金融业务、建筑承包及咨询等优势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组建了医疗产业管理公司;“航空大世界”、“爱飞客”、“爱游客”等项目都取得明显进展。
2014年,我们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系统、完整、彻底地实施改革举措,寻求深化改革的“新红利”。AOS试点效果明显。持续推进资本化运作,飞机板块实现整体上市;完成了FACC在奥地利IPO、4项资产重组和2项再融资项目。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推进非航空民品企业股权激励工作。
2014年,我们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巩固,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完善制度体系,形成新风正气。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开展巡视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大力推进集团文化建设,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集团员工的无私奉献,得益于根植于航空人血脉中的“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神圣使命,得益于中航工业多年来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求进,转方式调结构将更加重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创新驱动更加突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续坚定信念,在坚定不移地深化集团公司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加强依法治企。在改革实践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新跨越;找出一条新形势下实现航空工业快速高效发展的新道路,力争实现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的完美收官。
谱写民族工业奋发图强壮丽篇章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孝忠

刚刚过去的马年,标志着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走完了创立20周年的历程。20年来,东菱犹如行业里的一匹黑马,以草根的出身开创了博弈世界同行权威的伟业,用微弱的资源实现了中国振动行业的崛起,成为了中国振动的骄傲,绘就了绚丽的“东菱梦”,谱写了民族工业奋发图强的壮丽篇章。
20年来,东菱坚持合作创新的发展理念,冲破传统的观念束缚和环境“雾霾”,不断夯实能量板块,成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7项产品国际领先,58项产品国内领先,彻底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和禁运。6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的成功研制,更是让东菱登顶了世界振动的高峰,从此让中国的民族工业摆脱了因振动台推力问题带来的创新困扰。
今天的东菱,已经不再限于单一的振动,而是成为了动力学与环境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的优秀服务平台,成为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一方沃土。集聚了业内精英智慧和优势资源的东菱平台,一切围绕着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科技、模式和服务的创新探索,已成为有志之士同台竞技的最佳舞台。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东菱在2014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创新驱动再发力,一年33项新品问世;平台运营成果丰硕,美国分公司、美国实验室、北京实验室相继成立;国际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市场销售额翻番;同时,东菱在内燃机、航空发动机等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到访,肯定东菱发展成就的同时,更是坚定了东菱的发展信心。
2015年对今天的东菱来说,不仅仅是羊年的开始,更是掀开未来20年发展新篇章的开端。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立足“行业引领、服务高端”的企业定位,贯彻落实“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战略、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化建设”的企业方针,依托现有的创新资源和平台载体,有计划、有措施、分步骤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致力于在产品、服务、测试试验等方面打造业内技术集聚度最高、创新资源最丰富、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基地和平台,成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系统的“超级保姆”,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为社会、为用户提供“菜单式”服务。
最后,衷心祝愿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新的一年里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适应新常态打造企业创新升级版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队范

2014年,艰辛、精彩而圆满。集团公司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承建的智能染整装备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化染整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列入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示范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备产品得到社会认可和肯定,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我国纺织机械史上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泰安企业首次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获此大奖。
2014年,新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山口产业园完成年内建设任务,四海物流园逐步推进,依托物流园建设的山东省泰山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列入省级煤炭应急储备基地,成为山东省六个省级煤炭储备基地之一。企业多元产业并举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企业创新升级版。2015年是公司多元化发展实现突破的重要一年,康平纳将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契机,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强化事业部运行机制,引聘高端适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知识结构,立足市场需求,务实服务创新,大力提升康平纳机械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产品效益的重大突破。同时把握大局,牢牢抓住有力的政策机遇,继续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一厂、一院、一园的“三个一”工程建设进程,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做出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助力更多本土企业走向全球化
TE中国事业部联席委员会主席沈伟明

作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连接器巨头TE迄今已在中国走过了27个年头。得益于中国政府和相关社会各界对公司的关怀与扶持,TE中国已然从一个制造型企业,演变为集设计、工程、制造、供应链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在中国多个行业建立了独特的影响力,TE设计和制造的电子连接器、传感器、元器件和系统被广泛用于正在改变世界的各类产品中。
2014财年TE中国区总营业收入达22亿美元,约占全球收入的16%。在同等规模的业务基础下,实际比去年增长约12%,并在生产、运营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战略实施齐头并进。遵循TE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持续投资战略,为加速成长夯实基础。2014年TE完成了对厦门德利兴和西霸士的收购,拓宽了TE针对严酷环境的产品线;全球收购的精量电子中的大部分员工也在中国,并在深圳和成都设有生产工厂;此外,正在建设中的几家新厂,也有望在2015年落成。
立足长远,推动研发和创新。创新一直是TE发展和获得成功的核心要素。2014年,TE在中国的工程师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累积共申请专利183项,比去年增长了50%。国际上,TE连续第四年被汤森路透选入“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在中国,TE荣获国内权威电子行业杂志《电子技术设计》(EDNChina)所颁发的“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十大公司”奖项,充分证明TE是一家具有能够推动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企业,TE是获得这一奖项的惟一一家连接解决方案公司。
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屡获认可。2014财年,TE各地共约开展了45个慈善项目;TE也再次顺利通过“社会责任达标示范企业”的重审。旨在帮助残障及老年人士走出家门的、领略上海城市建设风貌的“一米高度看上海”慈善品牌项目获选“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经典案例”;“TE乡村阅览室”捐赠活动,参与的“一个鸡蛋的暴走”等慈善活动均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彰显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视与决心。
中国已成为TE最具影响力的海外市场之一,而随着当今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互联,相信TE作为连接和传感领域的领军企业,在物联网时代将大有作为。在2015年,TE将持续投资中国,打造全生态链本地化。凭借世界级的研发团队作为创新引擎,让更多的TE产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并且助力更多的本土客户走向全球化。
感恩·诚信·创新·回报
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居秉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回首过往,登高望远,不禁心潮澎湃,“感恩、诚信、创新、回报”等多种感情、感想齐聚心头,交织激荡,现倾心捧出,献给大家……
感恩·我公司研制生产的铸造用高纯生铁继201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13年被中国铸造协会评为“中国铸造材料金鼎奖”之后,2014年公司又被中铸协评为“中国铸造生铁行业排头兵企业”;2014年12月12日,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4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我公司龙凤山牌高纯生铁产品品牌价值被评价为3.64亿元人民币。
诚信·2014年我公司被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评定为“立信单位”,这既是对我公司经营行为的良好评价,更是我公司对社会、对用户的庄重承诺。
创新·新的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论述,在现有低硅、低磷、低锰、低钛和高硅、低磷、低锰、低钛高纯生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生产出更高水平的超高纯铁;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研制生产出建筑用高端微晶新材料;把高纯生铁做的更精更细。
回报·新的一年,我们要秉承“用户为天、质量为命、科技为翼、创新为魂”的核心理念,以一流的品质、合理的价格、竭诚的服务回报社会、回报用户,倾力打造中国“龙凤山”高纯生铁品牌,助推我国铸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以更开放的心态融入中国市场
德马吉森精机中国总经理多林

2014年,德马吉森精机中国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与中国机床市场一起,走过了充满变化而又令人难忘的一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机床消费市场也悄然改变,德马吉森精机也在因市场而变化,因为满足客户需求始终是我们最强烈的愿望。过去的一年,德马吉森精机通过深度整合高端技术和强化销售与服务网络,以1+1>2的整合效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创造了更高的效率。2015年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融入中国市场。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在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稳步转型,中国机床工业和机床市场也在经历转型,德马吉森精机很荣幸能够以自己不断的创新来积极参与其中,我们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2014年,具有新纪元意义的CELOS问世,让创意变成成品的流程更加简单快速,19款全新机型、全新的DMGMORI设计,几乎以全球同步的速度推向中国市场。德马吉森精机集团坚持“为了市场,深入市场”,预计到2016年全球年产能将达到20000台。
2014年,德马吉森精机在中国市场的整合已经形成了更为广泛的服务网络,未来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本地化优势服务。目前德马吉森精机中国在全国有超过160名技术服务人员,包括70名拥有专业技术和行业洞察力的应用工程师和20名培训师,有超过30个技术服务中心,新的服务热线也已于2014年4月1日开通,24/7服务热线在线提供专家建议。我们致力于实现“全球网络,快速现场”,希望通过对本地化服务力量的不断强化,为中国市场提供最多元化的机床解决方案,以最广泛的服务网络来提供快速服务响应及高备件可用性;提供资深专业化的应用技术、培训课程和交钥匙服务。
2014年德马吉森精机上海工厂完成生产设施扩建,产能可达80台/月,大约22000平方米的天津新厂内200名高素质的工人每月可生产高达100台高精密的卧式加工中心,这些本地化的生产在为中国用户研发专属定制产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原产国的品质。我们通过不断投资高科技生产厂、高质量部件和高素质员工,持续强化中国业务。未来我们还会寻求更高层次的本地化,通过产业分工与本地优秀的企业进行合作,将他们的创新能力整合到我们的全球价值链中,饯行“中国制造,为中国而造”的承诺。
2015年,在全球瞩目的CIMT期间,我们将在近2000平方米的超大展位上向中国市场最大程度地展现我们最新的产品、技术和理念,预计会展示30台机床产品,其中包括4台世界首秀、3台亚洲首秀和12台中国首秀机型。展出机型包括适用于高生产力大批量生产的超紧凑型卧式加工中心i50,以及聚焦于增材制造的LASERTEC653D,通过激光熔覆和铣削的独特结合,可实现最佳表面和零件精度。
德马吉森精机集团集技术驱动与服务于一体。我们要整合所有的技术资源,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从售前的技术咨询到售后的机床尊享终身服务。开放参观日活动也是德马吉森精机中国重要的市场服务内容之一,我们不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展示先进的制造水平,更重要的是把先进的理念传递给市场,帮助客户实现自我提升。2015年,德马吉森精机中国将先后于广东、西安、天津、上海各地技术中心举办开放参观日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将继续组织客户参观团参加德国弗朗顿(Pfronten)开放参观日、IGA工厂参观日和位于意大利的欧洲机床展(E鄄MO)。
2015年,市场仍将充满变化,也仍将充满机遇。德马吉森精机集团将会重点聚焦充满市场前景的工业领域:汽车工业,我们是保时捷团队的独家高级合作伙伴,专注于为未来汽车研发零部件和使用革新材料;航天航空业,我们预期未来20年每年乘客数量增加4.7%,我们的航天航空技术中心拥有12年丰富经验,参考所有应用领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多任务复合工艺机床可以达到300%的生产效率;医疗行业,我们相信未来5年内医疗市场将每年增长8%,德马吉森精机为人体植入物、手术器材、用于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摄影的零部件提供高效的生产方案;模具制造业,我们为模具制造业提供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表面质量。
德马吉森精机中国也会积极面对中国市场对自动化的强烈需求,我们拥有高科技和自动化领域的多年丰富经验,可以实现科技、机床、自动化和周边产品的高效结合,无论是机床集成自动化、标准自动化系统、柔性自动化生产单元,还是生产线,我们都致力于为客户设计、模拟并实施成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德马吉森精机集团位于德国韦尔瑙全新科技中心将被打造成为全球顶尖系统和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共享中心,预计将于2016年正式启用。
中国市场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德马吉森精机乐意于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向中国市场分享最新的技术和经验,乐意于通过不断强化中国业务和提升技术力量来满足中国市场客户的需求,乐意于以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完美结合来融入充满希望的中国市场。
继续突出主业深化创新与服务
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满山

在时光飞逝中,山东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紧紧围绕“强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稳步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这一主线,内抓管理、外拓市场,2014年公司实现了稳步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紧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各项经营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加。2014年,力博重工各项经营指标增长幅度均超过了20%,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签订合同额8亿元。针对近两年国内大的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现状,公司在矿山、煤炭、水泥、电力、港口码头、冶金以及物流等行业,细分市场,全面出击。经过努力,在国际市场方面新签订了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项目订单,国内、国际市场销售订单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的提高,但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2014年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较往年相比有一定下滑。
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快了输送机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步伐。公司专一、专心、专注从事带式输送机产业,紧盯行业制高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从技术上领先对手,在价值上超越对手。从公司长远发展考虑,更加重视产品的品质,努力打造输送机中的精品,用价值赢得客户。成功研制出超长距离节能输送机,单机可达10~20公里;国内最大的圆管带式输送机;电气方面新推出永磁直驱电机、高低压变频器等,并已成功投放市场。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申报专利150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
在企业管理方面,公司进一步完善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新上ERP软件管理系统。深化了全面预算管理,不断完善现场6S管理,降控成本。实施了精益化生产模式,组织全员开展了大讨论学习活动,团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多方筹措资金,新建厂房2.8万平方米,新上了大型抛丸机、全自动化喷塑线、焊接机器人、大型电泳油漆线等一批一流的先进生产设备。二期项目于2014年1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扩大了产能规模,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依靠专业团队,培养卓越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力博拥有自己的专业科研团队,随时可以组队研发新课题、新项目,是目前国内同行业中规模大、技术专业水平高、产品成套服务全、综合实力强的散料输送领域装备制造企业。
2015年,力博重工将继续突出主业,深化创新与服务,坚持以品质、效率为主题,加大带式输送机技术研发力度,专注于主营业务带式输送机的拓展,加快带式输送机产业链的延伸,推出自移式破碎机、大型堆取料机等新产品,推进洗煤厂、矿山总包和料场总包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产学研销”四位一体的巨大优势,做优做强带式输送机及其核心关键部件。同时,深度精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市场份额,确保签订合同10亿元,力争合同额达到15亿元。力争在3~5年内,努力将力博科技打造成为世界带式输送机一流品牌。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