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正文
陈燕海:实现低碳发展要打“组合拳”
来源: 2018-11-26 15:24
分享到:

陈燕海:实现低碳发展要打“组合拳”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
  “促进中国经济低碳式发展,不是单一的行业、企业、技术、产品能实现的,要靠各个行业、各个地方、各个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低碳化,要打‘组合拳’。”5月11日,在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办的石油和化工低碳经济报告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如是说。
  探索石化业低碳发展模式
  陈燕海表示,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整个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艰巨任务。因此,如何落实中国政府提出的碳减排目标,如何进一步推进石化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探索、实践,走出一条既能融入世界节能大潮、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石化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从整体来看,我国石化行业存在部分领域高技术含量产品能力不足、落后工艺比重较大、资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指标偏高、发展方式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等问题。
  数据显示,2009年原材料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国的比重接近50%,多数污染物排放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超过40%。随着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重视,生产、消费模式和贸易规则会逐步发生变化,节能减排将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碳排放空间将成为影响企业和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制约。“石化行业低排放发展模式也必然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重点之一。”陈燕海说。
  陈燕海指出,促进中国经济低碳式发展,不是单一的行业、企业、技术、产品能实现的,要靠各个行业、各个地方、各个企业的共同努力,甚至还要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总之一句话,实现低碳化,要打“组合拳”。
  在调整中促进结构减排
  一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按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加快淘汰不符合能源和资源消耗限额标准、行业准入条件的落后产能。
  二是优化品种提升质量。要围绕和引导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有利于下游行业节材、节能的新产品,提升产品实物质量,增强相关行业碳减排能力。
  三是加快调整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要把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捕集和回收利用作为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推动石化工业规模化、园区化发展。积极支持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先进低碳指标的对标活动。
  四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用户单位开展化工新材料和复合材料联合技术攻关,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新材料,支持新材料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工程,推进发展基础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
  发挥科技进步的技术减排
  围绕《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和石化行业技术改造重点专项支持的先进工艺和节能技术,加大石化行业科技创新力度,组织开展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认真贯彻执行《循环经济促进法》,鼓励开发和采用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鼓励综合利用赤泥、粉煤灰、尾矿、生活垃圾、污泥等工业和生活废弃物,鼓励综合利用技术,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围绕直接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关键环节和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和综合利用,组织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另外,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和管控一体化水平。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发展大型石化裂解炉、锅炉和大型回转窑等重大耗能设备、重点耗能工序的智能控制系统,加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在线监测和在线分析。
  强化企业的管理减排
  要全面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
  要切实抓好节能管理。把节能管理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耗计量、统计、监测和考核制度。按照精细管理要求,分解细化节能目标,切实做到全员节能。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现能源系统的集中管理和优化调度,有效控制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推进行业的制度减排
  一是加强规划和投资管理。把碳减排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十二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研究设立碳减排技术改造重点专项,研究提出一批碳减排重大项目。严格控制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原材料工业产能扩张,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禁止节能不达标的项目投入生产。
  二是强化标准和准入管理。加快制定原材料行业重点耗能工序能耗行业标准、能源管理标准、清洁生产标准、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和企业能源消耗定额。制定原材料行业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完善节能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标准体系,推动相关标准的贯彻实施。
  三是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将“走出去”战略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加强统一指导、信息服务和组织协调,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要研究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的统计体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碳减排信息披露工作。积极开展碳减排试点工作,开展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标达标活动,加强碳减排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五是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研究探索开展行业内碳交易、碳排放许可证、碳排放标识试点工作。完善奖惩措施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努力形成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公众参与的碳减排格局。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