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徐玉如,是我国最早研究水下机器人的专家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著名教授。他培养出了国家急需的40多位博士和近100位硕士。在他的带领下建造出我国乃至世界惟一的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年前由于胃部不适到医院检查,大夫怀疑他得了胃癌,并且胃切除三分之二。然而,为了事业,他再也没有去过医院,直至3年前,又一次被迫到医院就医,并被确诊为胃癌。更可怕的是相濡以沫的老伴6年前又患上了肺癌,双重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位刚强硬汉,他把一切献给了祖国的水下机器人研究事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80年至今,徐玉如已成功研制出应用于国防建设的8台水下机器人。他知道自己的生命里程还有多远,于是他上午化疗,下午就回到工作岗位上拼命地工作。就在记者采访时,他还出现呕吐等化疗反应,活泼开朗的老教授对记者说,一个人对事业要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献身精神。
他带领他的团队,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创造了几十个国家专利,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乃至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一张不算大的老式座椅,老人安详地坐着。一个大大的透明玻璃杯,绿色的茶叶在里面舒卷、沉浮。茶香氤氲里,徐老虽患癌症,仍能与记者谈笑风生,回首当年与共和国同成长的路程,回首从中国第一艘艇的研制工作到如今我国智能水下机器人的自主研发。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也是一个很动听的故事……
20年的水下机器人情结
1942年,徐玉如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县一个普通的革命干部家庭。1961年,徐玉如走进了赫赫有名的“哈军工”,走进了中国第一个潜艇专业。他的一生也由此和海平面之下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那个神秘、深邃,变化莫测的蓝色世界。也就在这个行当里,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在海洋机器人领域的先进地位。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把记者领进了他的项目档案室。
记者看到,“八五”期间,徐玉如承担了国防科工委跨部门预研重点项目“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工作。该课题组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预先研究先进集体,并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一等奖。“九五”期间,作为“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工作的总负责人,他研制与开发了智水———Ⅲ型机器人系统,该项目获得了2001年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02年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十五”期间,他主持研制的智水———Ⅳ型智能水下机器人系统,其总体性能与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承担了智水———Ⅴ型水下机器人的研制任务。
水下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庞永杰告诉记者,目前身患癌症的徐玉如还在主持国家重大安全研究项目等多个项目。
令记者更加敬佩的是,徐玉如教授和水下机器人的缘分持续了4个“五年计划”的近20年时间。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生命的付出,人生又有几个20年呢?
一切为了祖国的荣誉
几十年风雨云烟,徐玉如和他同事的一个真实故事令人感动。
2003年,“智水Ⅲ”海试时正赶上刮大风下大雪。当时,徐教授和每个队员都身穿厚厚的棉袄,但身体还是禁不住寒风的侵袭,冻得直打哆嗦,直流鼻涕。当学校的有关领导到现场看望大家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震惊了。船上所有的人,包括院士、博导和工人都冻成了一个模样,但在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的徐教授的带领下,热烈的工作劲头却驻留在每个工作人员的眼中,冬日的寒冷也因大家的工作热情而消尽。
徐玉如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让每一个熟识他的人都为之佩服。他对待科学研究成果从不夸大其词,也从不弄虚作假。这是领导和他的同事的评价。
“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开创者邓三瑞教授在选择徐玉如接手主持“八五”以后的研制工作时说:“徐玉如不乱吹牛,有的人乱吹,有时简直胡说八道,这害人害己,要不得。徐玉如做事谨慎,他不会为了先把钱弄到手而去向上级吹,他不干这种事。我们提出科研目标要高而可攀,徐玉如是理论分析有把握了才做,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30年的科研历程,成就了徐玉如在学术上的孜孜以求,成就了他在科研方面甘于奉献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是经过徐玉如脚踏实地的努力。他的工程经验和科研经验使他从一个更高处看项目的发展方向,看到该做什么和怎样做。这种态度是一种对待科学应有的科学态度。记者顿悟,这不正是今天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所推崇的吗!
优良作风带出一流团队
徐玉如院士所带领的团队,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也是一个作风优良的团队。如今他所带出的博士就有40多人,所带出的硕士也有100人。人们疑惑: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团队中既有从法国、日本等国留学归来的博士,也有在这一领域探索多年的资深专家、学者,更有一批在读的博士、硕士等青年才俊?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徐玉如教授有着优良的工作作风。
年轻的队员们有时抱怨工作累,总加班,可当他们看到徐教授虽已身患重病却依然每日不知疲倦地工作在实验室时,这种抱怨马上化成了工作的动力。当有些队员因为涉及个人利益而感到心理不平衡时,想到徐教授多年从事在工作第一线,却从不求名利,兢兢业业地坚守着自己的事业时,心中的不平衡也立即消失,化成对事业的追求。人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榜样的魅力也是无穷的。
徐玉如平和、民主,没有架子。当记者采访他的学生时,学生真挚地告诉记者,就连他们谈恋爱这样的私事也会和徐教授说说。
徐玉如儒雅、谦逊,有气度。对于他的合作者,按期交工这是没的说,但如果确实因为技术问题没解决而要延迟时间,他能给予充分理解,并积极鼓励对方再加把劲。
徐玉如诚实、守信、尊重别人,以诚相待。由他带领的课题组,所有的事都是由大家商量着决定,这种态度使大家心情舒畅,因为自己的想法被采纳,说明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
徐玉如在利益面前,同大家一样,并没有特殊化。课题报奖的排名、奖金的划分都由大家一起商讨,所以在这个团队里大家为工作可以经常吵得脸红脖子粗,但大家能够互相信任、互不设防,哪怕吵着交流也是身心愉快。
徐玉如一生有着这样一种思想,也是他所带领的这个团队的一个共识———人活一世,总要做点什么才不枉走这一遭。人,这一生太短了,能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我们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付出全部的青春,当我们老去回首往事时会坚定地说,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我们无怨无悔。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