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对研究发动机结构痴迷,2001年毕业的时候,杨刚高分入选产品试验室。如今,杨刚已经成为众人眼中名副其实的高手。他总能出其不意,以小博大。多功能缸盖组装工作台便是他以小博大的精良之作。这是针对某气缸盖制作的缸盖组装工作台,很不起眼,但是在同事中却有口皆碑。
该项目是公司的重点项目,但是气缸盖的装配大家却都是避而远之。一问,大家就倒苦水:“装配各种零部件时,不仅需要多次翻转,而且工位也要多次转移,装配质量很难保证”。“更换铜套、阀座是在托盘上完成的,但是压气门、装锁卡是在钻床上完成,装配期间不仅需要多次地点转换,还需要与机加工进行协调以不耽误钻床的正常使用。”
而经过杨刚小小的改装,一台多用气缸盖组装工作台“出炉”,它实现了不同机型气缸盖翻转、旋转中8个位置定位、气门弹簧的压紧、气缸盖所属部件的有序放置等,大大改善了气缸盖组装过程控制,装配效率、质量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个工作台可供潍柴所有机型的缸盖装配使用,无论是安装阀座、密封套、打压还是安装气门,都能在上面一气呵成,省时省力。
怎样才算是一名高手?大概也就如同杨刚一般吧。“刚来的时候,大家都说杨师傅厉害,我还纳闷了,杨师傅平时不显山露水,看起来和我们没什么区别呀。可是一次,发动机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故障,连续多天都没能查找出原因。所有的可能我们都一一排除了,愣是找不出半点线索,直到那天杨师傅无意中路过试验场地,侧耳一听,便告诉我们查看一下水泵,后来发现原来就是因为水泵坏了,导致水温过高,引起了一系列的故障。”一个好的医生望闻问切便知病因,杨刚无疑是发动机的“名医”。侧耳一听,小毛病变得知道个大概。
试验便是要充分暴露问题的地方。就像杨刚所说的,“在任何地方,大家都希望故障出现的越少越好,可是在我们这里,我们希望,问题越多越好。”在试验阶段将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这样才能保证客户拿到的发动机是最完美的。而试验室面对的都是各种新产品,技术尖端,问题也就更刁钻,各种千奇百怪的疑难杂症。“一刻不用心,便可能出问题,一时不学习便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潮流了。”杨刚,一个潍柴职业学院毕业生,愣是凭着一股钻研劲掌握了最尖端的发动机知识。
杨刚获得过2012年度生产现场优秀项目二等奖、发动机技术研究院第四届技能大赛技术能手、潍柴集团2013年下半年优秀QC成果二等奖、发动机技术研究院2014年度技能大赛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山东重工第三届智慧献企业金点子项目二等奖等。
(潍 柴)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