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艾斯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坐落在四平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置身其中,你会对那宽敞、整洁的生产环境,现代、新潮的办公环境,清新宜人的园林环境以及处处洋溢着和谐的人文环境赞叹不已。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已拥有国内外四个分公司,在业内享有较高影响力的企业集团竟是以5000元起步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艾斯克集团的成长史,其实就是董事长李桂珍人生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
一、创业之魅:生命价值在于拼搏
上世纪60年代,李桂珍从吉林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四平一家国企从事技术工作。她从基层做起,一干就是十几年,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生产组织、企业管理她样样做得十分出色。1975年,她被组织选调到市机械局,参与重型汽车厂的扩初设计和筹建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希望在人们的心中萌动、升腾。此时,已任四平市机械局技术科长的李桂珍再也坐不住了,一心想重回企业搞技术的她向局领导提出了调动申请。领导挽留她:“再好好考虑一下”,同事劝她:“你大学毕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可是前途无量啊!”李桂珍一笑了之,揣着借来的5000元钱,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发展仕途,带着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义无反顾地下海创办了四平市机电研究所,开始了艰苦创业。
开创初期,李桂珍就确立了“科研为先导,创新求发展”的宗旨,她带着20多人在自主创新之路上艰难跋涉。创办研究所挂块牌子容易,可要让研究所长久生存可没那么简单。没有办公地点和生产车间,她就去借;没有人才,她三顾茅庐去请;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她带领员工用手推车去推;没有产品,她亲自跑市场做调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去开发……在研究所人的共同努力下,汽车用的刹车分泵、高压釜、风力发电机等一个又一个新产品推向了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研究所完全依靠自我积累,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
二、创新之魅:技术开发领先一步
1988年,顽强拼搏了近10年的研究所虽然已站稳了脚跟,但李桂珍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率先掌握先进技术,这才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李桂珍深谙此道。
凭借大量市场调研和对机械行业发展脉络的准确把握,李桂珍果断决策以畜禽自动宰杀成套设备作为主攻方向,开发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这一系列新产品。当时国内的畜禽自动宰杀成套设备都是从荷兰、丹麦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口的,技术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李桂珍心理不服气,觉得我们中国人也有这个能力,于是凭着一种敢为人先、永不服输的劲头,她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拿方案、绘图纸、钻工艺、搞试验,经过日日夜夜的埋头苦干,高架线、浸烫机、预冷机、脱毛机等一个个产品相继问世,并陆续完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禽类自动宰杀生产线的开发,而且以其优良的质量,低廉的价格,出色的售后服务,高性能价格比迅速占领了市场,赢得了正大集团等大客户的青睐,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达到70%以上并成功地将国外同类产品挤出了中国市场,结束了外国人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如今的中国市场已很少看到国外同类产品的身影。
这套禽类自动宰杀加工工艺基本模式被称为四平模式,是根据我国自身特点设计的,在同行业产生广泛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家禽加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加快了我国家禽加工业的发展进程。同时,这一系列产品也获得了诸多殊荣:“ZQ-1200自动出料家禽废弃物真空干燥机”被国家科委等四个部门评为“国家级新产品”、“95QT系列肉鸡加工自动生产线”被省政府评为“吉林省优秀新产品”。机电研究所1994年被省科委命名为科研先导型企业。
随着禽类自动宰杀生产线的问世,各地订单源源不断,原有的生产条件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1995年秋,研究所整体搬迁至铁东区北桥新厂区,生产环境及生产条件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开始与德商合作,以技术、设备和部分资金作为投资,引进境外资金,成立四平艾斯克机电开发有限公司,安置再就业人员70余人,至此,市机电研究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更主要的是打造了“SSK(艾斯克)”这一响当当的品牌,不仅中国客户知道了艾斯克,荷兰人知道了艾斯克、丹麦人知道了艾斯克,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了艾斯克。
1997年,艾斯克公司已经确立了在国内同行业的主导地位,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此时,由于艾斯克公司的禽类自动宰杀成套设备产品新,可替代进口设备,所以深受用户青睐,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企业竞相仿造其产品。这些企业为了争项目,拼命打压价格,产品利润率不断下降,但李桂珍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并没有同这些公司大打价格战,而是打出另一张王牌——大力开发熟食系列深加工成套设备,油炸机、蒸煮机、烧烤机等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后,深受正大集团、诸城外贸集团等国内大型禽类加工厂的欢迎,其市场占有率高达90%。熟食系列深加工成套设备研制成功再一次震动了业界,成为公司又一强力经济增长点。根据客户需求,为天津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公司特殊设计了麻花油炸机,使十八街大麻花这一传统民族特色食品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其产量、质量、档次得到提高,并出口到加拿大、欧共体、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使这一民族传统特色食品走向了世界。
由于拥有能力及经验兼备的技术研发队伍,公司被吉林省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SYZ400/6000型隧道式油炸机”被省政府评为“吉林省优秀新产品”、“PLC自动控制畜禽深加工成套设备”被国家科委确定为“重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三、管理之魅: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技术出身的李桂珍,在管理方面的钻研一直没有间断过。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修工商管理课程,她还特别注重与同行业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利用各种形式经常与行业企业交流企业改革改制、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做法。她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机制作保障”的工作思路,在经营机制、技术开发、市场开发、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决策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变革和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1997年率先在全省提出的国有科研院所改革思路,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并于当年完成了所有制转换工作,实行股份制经营,开全省科研院所民营化的先河,彻底打破了国有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大锅饭”弊端。通过实施干部竞聘、岗位竞聘,将每个职工融入市场;通过成立客服中心,强化售后服务功能、增强快速反应市场、有效满足市场的能力。同时,配套实施中层干部竞聘、述职制度和干部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合理配备干部职数,加强干部责任的考核、落实,塑造精干、高效、富有合作精神的核心团队。
李桂珍非常注重研发及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她提出并实施了“建设高技能人才工程”。通过采取与大专院校联合培养、以老带新、派科技人员到国外参观考察以及聘请国外专家讲学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批机械、电器领域的拔尖人才,很多人成为业内专家。公司连续5年聘请外国专家来企业讲学,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使技术人员接触到了本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
在不断健全企业基础管理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推进技术、管理、生产制造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四平市内率先建立了企业内部网站,将各管理模块和子系统,整合形成高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快速传递,2007年企业荣获吉林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称号。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突出对新签合同、货款回收、产品产出等预算计划的控制、管理,加强专项资金投入的审计监督,强化对各项资金流入、流出的预算管理,严格预算资金收支的账管与审批,确保了资金流入流出的安全与有效使用,资金状况进一步优化,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使企业年销售额实现了从不足千万元到近亿元的跨越,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叙利亚、俄罗斯、西班牙、苏丹等亚、非、欧国家。
她还积极倡导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公司较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命名为“质量管理示范企业”。公司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按2000版标准重新修改了程序文件,2001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连续3年顺利通过质量体系转版后的外审,2003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三个部门命名为“质量管理示范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依靠强大的研发、生产实力,于2002年、2005年两次被中国肉类协会评审为中国肉类加工设备十强企业,SSK牌肉类机械及设备被评定为2006年、2009年中国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全国屠宰机械质量公认十佳名优品牌。
四、经营之魅:适度扩张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李桂珍较早地确立了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的经营思路。
早在2000年,李桂珍敏锐地认识到随着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的发展不能仅仅限于国内,必须走出国门拓展发展空间。她将目光瞄准了中东海湾几个国家。因为这一带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富裕,而且正处于新兴发展时期,基础工业和基本建设空白较多,急待建设,可谓商机无限。经过考察,同年4月李桂珍果断决策在卡塔尔国注册成立了卡塔尔银河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在该国投资兴建的工业企业。
初到卡塔尔,李桂珍把自己形象地比喻为“哑巴”和“瘸子”。所谓“哑巴”是语言不通,无法张口讲话,谈生意及日常生活离不开翻译;所谓“瘸子”是没有驾照,有车也是寸步难行。特别是不了解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审美观点,客户要求往往与国内有相当大的差异。面对这些困难,永不服输的李桂珍率先垂范,原本学俄语的她就从abc开始自学英语,练发音、背单词、学语法。就这样,她在卡塔尔一呆就是大半年,在克服了语言不通、生活不便等诸多困难,打开经营困难局的面后,才回到国内。员工们看到瘦了一圈的董事长后都无限感慨。
从2000年4月至今,经过近10年的拼搏,公司在卡塔尔国站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完成了诸如半岛电视台、多哈体育中心等标志性工程的不锈钢装饰工作,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中国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当地人的称赞。如今,在卡塔尔这个小国,GALAXY公司很有名气。
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增强公司发展后劲,夯实在全国同行业的主导地位,2004年末,在山东投资兴建了青岛艾斯克食品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信息窗口、营销窗口和科研开发基地。
2005年,公司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在红嘴开发区征地近两万平方米投资建设了年产100套农副产品深加工系列成套设备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于2005年6月正式开工,2006年6月基本完工并于7月8日举行了竣工仪式,这也是四平市第一个竣工投产的老工业基地项目。
2007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国内外四个公司进行整合,注册成立了吉林省艾斯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现创造世界一流的肉类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责任之魅:以人为本创造和谐
经过30年的发展建设,艾斯克公司从无到有,尽管它仍属于小公司,但在业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桂珍在带领企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良装备,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国家、社会和职工利益的统一。
心系社会、心系企业的责任意识,让李桂珍所带领的班子时时处处以职工的利益为重,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员工充分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为让员工创造性劳动的同时,享受生活,多次组织全体员工到北京、大连、秦皇岛及省内旅游,选派优秀员工到国外考察和学习交流。
“做人民的牛鞠躬尽瘁,做改革的牛勇往直前,做创业的牛奋力耕耘。”李桂珍以此作为人生和事业的追求,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执著的改革精神,取得了非凡的业绩。作为女性,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五届吉林女杰”荣誉称号;作为党员,她连续三次出席省七、八、九届党代会;作为劳动者,她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四平市特等劳动模范”;作为企业管理者,她被授予“吉林省优秀女企业家”称号;作为专业人才,她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公民,她被推选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火炬传送。在获得每一项荣誉的时候,她总是谦虚地说:“荣誉属于每一位员工,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今天的艾斯克。”






国外同行慕名前来公司考察,寻求合作。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