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的技术提升,靠一个企业去研发是不大可能的。”面对中国工业报记者的采访,福建省晋江市佶龙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清松夸张地摇头表示,“纺机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与企业共度难关。”
柯清松的这番言语,有作为一个企业掌舵者对行业转型的理解,也有作为一个纺机行业领军者的的无奈。
今年3月,我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为6家入选第二批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产品研发中心的企业举行了授牌仪式。这当中佶龙机械的圆网印花机产品研发中心入选。很显然,佶龙机械知道研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佶龙每年都会专项支出销售额的4%~5%作为研发经费,不断制造新产品,不断淘汰旧机型,先后被福建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福建省省级技术中心”。截至目前,佶龙机械已经拥有100多项专利。依靠技术创新,佶龙机械成为中国印染装备业内最优秀的圆网印花机制造商,印花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
“与传统的印染设备相比,我们的印染设备节能降耗达到30%,实际上节能降耗方面还有空间,明年我们将推出新的产品,节能减排和智能化程度都将更进一步,其中通过循环水的利用,污水排放减少一半以上。”柯清松十分清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转化和推广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但是研发需要巨大的资金,同时还有很多包括缺乏优秀的材质资源等困难。也正因此,一个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
“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做好扶持和规范两件事,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是不愿意吐槽,也许是不愿对政府政策给予评价,对于具体扶持方法,柯清松寥寥数语,“当下经济下滑,市场尚不明朗,企业的压力是很大的,政府在技改、税收等多方面还需更大程度的扶持。”
有观点认为,建立行业联盟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大有裨益。对此种观点,柯清松并不认同,“建立联盟无非是想集中多个企业的资源、经验,突破单个企业无法突破的行业瓶颈,但是就纺机行业来说,大家都蜷曲在共同市场,拥有相同的产品,彼此激烈竞争,很难诚心合作。此外,产业联盟无法帮政府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接导致分享很困难;而没有分享,产业联盟也就没有意义。”
2013年,印度纺织品占全球纺织品出口份额上涨了17.5%,成为全球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2014年8月份,我国纺织业增长5.7%,这也创出了自2008年12月(5.5%)以来近68个月的新低。
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上两组数据表明,后起发展中国家往往在价格方面更有竞争力,中国纺织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发展关键期。“一方面,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的纺机价格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慢慢缩小。另一方面,我国的纺机技术最初来源于德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创新,但是在工艺等多方面还是与许多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柯清松显然也发现了,未来的中国纺机必然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纺织行业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行业升级,装备先行”,纺机装备是助推和加速纺织行业提档升级步伐的关键。纺机行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工艺、技术水平上迎头赶上发达国家,要赶超就必须不断研发,即使市场不明朗,企业本身也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不过行业的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勇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有鉴于此,纺机行业朝着高效、节能、环保方向迈进的过程中尚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