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期密集出台的环保新政新规新标,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乐江强调指出:在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今天,摆在宝钢面前的现实是:钢铁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为此,宝钢要做绿色转型发展的领跑者。
钢企生存环境日益艰难
“我现在最大的压力是宝钢的二次创业能否融入大城市并与其和谐发展,这将关系到宝钢13万员工的切身利益。”徐乐江的担心并非危言耸听。这几年,不少地方政府都做出了区域内限制钢铁企业发展,甚至令其搬迁的决定。
从“十一五”开始,钢铁企业不断感受到节能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进入“十二五”,随着我国部分地区步入雾霾高发期,国家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专业性非常强的政策文件。根据这些新政新标,宝钢的钢铁单元必须完成具体的清洁大气行动计划项目。
徐乐江认为,对宝钢而言,“生”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环保问题始终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这把剑什么时候掉下来,我们能不能接住,怎样去接,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对宝钢这样的央企,地方政府一定会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如果环保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让你搬迁,你就没有理由留下。”他认为,“这个冬天首先被冻死的未必是不赚钱的企业,很有可能是环保问题严重的企业。”
正视与先进企业间的差距
钢铁企业融入城市,与城市和谐发展并不矛盾,国内外有许多案例可循。在日本东京湾,有3家千万吨级的钢厂,均与世界级的大城市东京毗邻而居。在国内,有唐钢、太钢、京唐钢厂这些环保管理水平后来居上的国内同行,它们不仅能与所在的城市和谐共存,甚至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
“当钢厂的环境优于市区环境,当钢厂的存在能为绿色城市建设作贡献,钢厂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就肯定不再是问题。”徐乐江表示,宝钢建厂初期就高起点地引进了当时最完备的节能减排技术,曾引领着国内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业生态和谐的最高水平,目前正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带动同行共同进步。“不过,坦率地说,近几年国内同行追求节能环保的决心之大、行动之快、效果之显著,令我们刮目相看。”
钢曾多次组团前往太钢、唐钢、京唐钢厂考察学习。徐乐江认为,曾经在环保上的高起点为宝钢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持续的赢利能力也让宝钢对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面对环保新要求,宝钢再不能夜郎自大,不能让成绩模糊了视线,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最终成为蜕变的原动力。
管理者要积极转变观念
徐乐江认为,钢企融入城市,并非不可逾越的难题,难的是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转变与创新。在这场环保攻坚战中,宝钢人没有退路。要拿出智慧和行动,做绿色转型发展的领跑者。这其中,管理者的智慧尤其重要。管理者要积极转变观念、投入行动。
据介绍,宝钢各生产单元早在钢铁行业环保新标准征求意见过程中,就开始梳理不符合项,并列出了一项项的改造计划,目前各项目正按节点推进。在此基础上,宝钢还针对各钢铁制造单元的实际情况,制订行动计划,将环保行动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员工身上。
徐乐江表示,做绿色转型发展的领跑者,宝钢必须放眼未来、立足长远。2009年,宝钢提出环境经营战略,围绕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制造,开展生态设计、开发环境友好产品,整合环境技术、发展绿色环境产业三方面推进环境经营战略的实施。在宝钢新一轮战略规划中,宝钢将深入贯彻环境经营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深化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类管理和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清洁生产,与环境和谐共存。
(冯茂芬 严伟明)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