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正文
“倔”出一方天地
来源: 2018-11-26 15:23
分享到:
  曾经只是一个熟稔铣床、刨床实际操作的一线员工,凭借对数控编程技术的刻苦钻研,他成为了不可替代的“惟一”——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分厂数十台数控机床编程的绝对骨干。“问题越难,我越想钻。”可见其“倔”。这份倔劲让他最终撑起了该厂数控的一方天地。在四分厂,笔者见到了新近被评为“湖南省技术能手”的数控高级技师、江南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陈小明。
  低起点高志向 敢于尝试舍我其谁
  刚进公司时,陈小明被分到试制部(原四分厂),成了一名刨床操作工,跟随当时有“刨工大王”称号的赵声宇学习。初出茅庐的他只有初中文凭,却在小小的心里种下了大大的志向:踏上工作岗位后的每一天,都要过得充实和精彩!他抓住机会,紧随师傅,认真观察师傅的望、闻、问、切,不落下一个环节。业余时间自己买书来看,勤于思考。很快,他便脱颖而出,被评为公司优秀学徒,将三年的学徒期浓缩到一年,提前出师。分厂领导欣赏他的才干,调他去学习铣床操作,他在实践的沃土中吸饱了养分,陈小明感觉还应在理论方面提高自己,他申请去了江南中专学习机械制造专业。三年来,他熟练掌握了工艺编制、夹具设计、三维图绘制等理论知识和相关操作技巧,为今后的数控编程、工装刀具设计改进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成归来几年后,四分厂陆续引进了几台数控设备。当时数控技术在全公司范围内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专门的编程人员,没有专业培训,更没有电脑编程软件。由于陈小明有刀具轨迹计算、三维图绘制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铣床操作实践经验,被选定为铣工班的班长,肩负起挑战数控操作的重任。陈小明又拿起他的法宝——书,从中吸取营养。短短两个月就掌握了数控操作技能和手工编程的技巧。
  人生大风大浪摧不垮积极进取心
  不久,分厂接到了大批量轮毂模加工任务。此产品是该厂主导长线产品,以往都是用普通铣床加工的。这次,分厂决定大胆变革,通过数控铣床生产。接到任务后,陈小明首先用电脑计算出交线轨迹,再利用轮毂模的对称性编制出宏程序。之后,他将编制过程详细讲解给10余个班组成员听,并一一手把手地指导操作。那时,任务量大,作为技术指导的陈小明离不开现场,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班。渐渐地,视野变得越来越模糊,为了不耽误生产,他硬拖着没去医院,直到连电脑屏幕都看不清楚了。经医生诊断,他的脑子里长了脑垂体瘤,必须要尽快做手术。手术整整花了13个小时,他清醒后第一时间记起来的是生产任务。在休养的3个月期间,不断有操作人员来咨询编程的事情,陈小明都耐心地解答,同时自学了电脑编程软件MasterCam。回厂后,有人劝他做轻松的后勤工作,但他坚持做回老本行,转入了技术科。
  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陈小明的人生轨迹,却摧不垮那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某拳头产品试制时卡在了某重要零部件的加工上,它是迄今为止公司加工的零部件中精度要求最高的。面对重重困难,陈小明主动“接标”,试制了3件产品,其中就有2件合格。他与其他技术人员一道,分析工艺、设计刀具夹具、进行电脑编程,最终拿下了这只“拦路虎”。
  2007年,他参加了公司举办的UG技术培训班,数控编程技术有了新的飞跃。2008年,被聘为公司高级技师。2009年,被聘为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在聘期间,共计完成了158个零件共669条程序的编制。产品经过试制加工,未出现一例质量和安全事故。2013年,被聘为“湖南省数控技术高级职工专家”。
  在需要的地方发光是责任也是愿望
  2007年,公司进行结构调整,四分厂许多好的数控设备被输送到了新成立的数控加工分厂,陈小明培养出来的很多数控编程、操作人员也跟着去了新单位,他却选择留了下来。他心里明白,分厂更需要他在数控领域持续发热,不断壮大数控编程、操作的队伍。
  33年的工作历程里,有过风雨和挫折,但得到更多的是公司和分厂的关爱和栽培。投桃报李,在需要他的地方发光发亮,是陈小明的责任,也是一种愿望。明天的桃李林必然更加芬芳,大路也将愈加宽阔。
  (曾小佳)
作者:wy
【编辑:龚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