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在浙江嘉兴,中国第一批以新材料命名的化工园区正在从“增量扩张”迈向“存量优化”与“质量提升”的发展新阶段。如何解决发展空间刚性约束问题,走出“基础化工产品产能过剩、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的困局,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当务之急。
10月30日-31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前往嘉兴市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深入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实地走访了嘉兴港区应急响应中心、嘉兴港区消防救援大队、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等地,探访全国首个以“新材料”命名的专业化工园区如何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已建成24年,风险高度集中,重大危险源数量多、布局密集,容易导致事故连锁效应。公共管道、廊道等基础设施存在设施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升级改造又因园区满负荷运行而面临施工难、成本高、风险大等多重制约。‘高风险存量’与‘脆弱性载体’并存的局面,亟需从系统管理、设施改造与功能分区优化等方面,寻求根本性突破。”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管委会主任吴伟杰建议。
六大系统模块应对化工园区风险管控
10月31日15:00,一排排红色的消防救援车整装待发,安静的停靠在嘉兴港区消防救援大队院内。他们时刻守护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以及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第75位——嘉兴港的安全。
嘉兴港区应急管理局的5层,是港区应急指挥部所在地。在这里,嘉兴港区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嘉兴港区应急响应中心,是嘉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根据港区化工新材料行业、物流等临港产业发展迅速的特点,整合各方应急救援资源,建立起来的综合应急响应平台。2007年开始建设,2009年正式投入运行。2013年根据浙江省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平台建设要求进行提升改造,并与应急、公安、消防、环保合署办公,已合署办公12年。
嘉兴港区应急响应中心是由嘉兴港区管委会直接领导,在港区应急管理局指导下,负责港区以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为主的综合应急平台。应急响应中心作为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区安全生产管理,自然灾害防控,应急指挥调度,会商培训等重要功能。
当前,该平台纳入了所有已投产(试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动态信息,基本整合了嘉兴港区安全、环保、消防、公安、气象及防汛抗台等涉及应急管理的各个系统。平台以安全生产防控为主体,以应急、消防、环保等各种救援力量为骨干,以快速响应突发性化学事故为重点的各类突发事件为主要工作目标。
在嘉兴港区应急指挥部,各项数据清晰可见,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概览
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纪叶军指着大屏幕上显示的“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嘉兴港区应急指挥部“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于2023年开始建设,2024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它也是浙江省建设的第一批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是我国化工新材料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连续8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十强,单位面积产值位居全国化工园区前列。自2003年建园以来,建成面积8.1平方千米,已形成有机硅、环氧乙烷、PTA等多条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链。
“目前,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已投产危险化学品企业共46家。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31家,储存企业10家,使用企业5家。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9.5亿元。今年,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综合排名由全国第8上升至全国第7。园区安全风险等级经评估为D(较低安全风险)。”纪叶军说。
纪叶军介绍,“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共包括安全基础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双重预防管理、园区封闭管理、特殊作业管理、敏捷应急管理六大系统模块。汇聚园区企业基础信息,重大危险源详细信息,实时获取各重大危险源动态情况,建立预警信息的园企联动反馈处理机制,实现闭环管理。同时,汇聚企业风险管控清单和隐患排查清单,结合企业日常巡检任务及隐患排查记录,实现园区快速获知企业对自身重点管控区域的生产装置/罐区的日常管控措施和落实情况。
安全基础管理模块中,可以看到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目前拥有企业从业人员9032人,园区化工企业数量46家。“两重点一重大”中,重点监管化学品45种,重点监管工艺12种,重大危险源数133个。目前,已取得31个危化品生产许可证,6个危化品(带储存)经营许可证,1个危化品使用许可证。“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重大危险源数多达133个,相对国内其他化工园区,密度较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化工园区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改闭环。”纪叶军说。
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是应急响应中心重点监管的系统模块。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中的所有报警信号均会接入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共有重大危险源企业32家。在安全风险实时评估中,主要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类。
双重预防综合分析模块,实时显示园区特殊作业数据。以记者到访的10月31日为例,系统显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共有作业数136个,作业数量较多。
园区封闭化管理模块显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共8.1平方公里,园区四周共设置9个卡口实现了园区物理封闭。所有园区的车辆和人员需要提前进行报备方可进入园区。从系统上可以看到,封闭化管理主要实现了出入园管理、危化品车辆轨迹实施监控、园区企业人员定位信息、危化品停车场管理和园区卡口道路的视频监控等功能。当日入园区车辆5529车次,出园车辆2016车次,访客入园224人次。危化品车辆入园后在停车场等候,企业通过系统远程调度,合理安排装卸作业时间。
特殊作业管理系统,主要提供高效监管。早在2020年嘉兴港区就全面推行特殊作业电子化审批管理。该模块针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八大类特殊作业,构建全流程无纸化审批体系,实现从作业申请、审核到批准的全链条时间节点管控。通过建立常态化线上线下抽查机制,对已完成审批的特殊作业进行随机线上抽查和线下实地检查,通过“检查-录入-整改-复核”的闭环管理模式切实提升特殊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从系统上可以监测当天特殊作业数量、涉及企业、承包商和作业预报警等信息。
敏捷应急管理模块中,可实时进行水位监测、雨量监测、气象监测等,尤其在台风、汛期等时期,会发挥较大作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部署了21个应急避难场所,14个医疗机构,16台应急车辆,拥有67位应急专家。
打造全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新高地
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化能源”),是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培育的三家本土上市企业之一,成长迅速。
据嘉化能源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前身为浙江嘉化工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20日,2014年上市。公司以热电联产为源头,构建起包括基础化工、特色新材料、氢能源利用等在内的能源和化工循环型产业体系,主要制造和销售脂肪醇(酸)、聚氯乙烯(含氯乙烯)、蒸汽、氯碱、磺化医药系列产品以及硫酸系列产品。
依托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内产业链配套优势,嘉化能源与园区众多知名化工企业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公用设施、物流运输、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模式而组成的生态产业链,有效提高了化工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025年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媒体发布会上,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代表企业——传化化学新材料事业部副总裁、浙江传化合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长银介绍了合成材料领域的创新实践。
在合成橡胶领域,传化通过自主研发逐步打破技术垄断。以稀土顺丁橡胶为例,其产品在市场需求、产品性能、生产工艺及下游应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经过七年攻关,传化实现了钕系顺丁橡胶的自主研发,并实现了进口替代,其中“镍系顺丁橡胶和稀土顺丁橡胶的连续制备工艺”为国内首创。
历经24载,更多的“嘉化能源”、“传化”正在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成长壮大。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全景(夜景)
吴伟杰介绍,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北岸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拥有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21家,上市公司3家,产值规模亿元以上企业33家。已连续13年入选全国化工园区30强,连续8年入选全国10强。“十四五”时期,园区发展总体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产业规模层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产业规模上,塑造了工程塑料、环氧乙烷、有机硅、合成橡胶、合成化学纤维、精细化工等多条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吸引了巴斯夫、三江化工、帝人株式会社、传化、合盛硅业等企业落户布局。
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十四五”共投入各类基础安全环保设施超20亿元,实现了园区安全环保预警应急“一键通”。建成全国首条顺岸式布置物料运输海底通道;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成投用;危化品车辆综合保障服务中心、重大危险品实时监控报警系统、园区一体化环境监测系统等投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正在面临发展空间受约束、产业结构“锁定效应”与路径依赖等难题。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开发利用率已超95%,剩余土地零星散布,能够为补链、强链的关键配套企业提供的连片空间有限,导致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韧性受到制约,产业生态难以更新迭代。一方面,需从腾笼换鸟、土地置换整合等方面盘活存量空间。另一方面,需要优化顶层设计,以改革的理念更新完善制度规范,精准施策,破解制约,合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吴伟杰建议,“老园区在成本、效率和灵活性上相较于新园区竞争力弱,难以吸引高端项目而导致缺乏发展新动能,易陷入‘低端循环’。亟需从行业自律规则、协会指导作用、政策体系支撑等方面入手,推动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和错位发展。”
谈及“十五五”时期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吴伟杰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四化一融合”(即产业层次高端化、发展方式绿色化、资源配置集约化、管理服务智慧化及港产融合),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打造全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新高地。聚焦产业层次高端化,构建创新驱动型园区产业;聚焦资源配置集约化,塑造高效协同型园区格局;聚焦管理服务智慧化,建设数字赋能型园区平台;促进港产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开放枢纽型园区经济。
围绕产业链攀升和价值链高端化,通过引进高附加值项目、搭建创新平台、强化科技攻关,精准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层次从基础化工向下游精细化工及特色先进新材料等高端细分领域转型,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高端产业集群。
其中,合成橡胶产业链上,积极发展特种橡胶、机器人仿生弹性体等超高性能新材料。PTA-聚酯产业链上,积极发展高性能聚酯材料、高端光学与电子薄膜等领域。聚丙烯产业链上,积极发展碳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
按照规划,到2030年,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将在70%以上,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以上。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将成为千亿规模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产值超百亿企业突破6家。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