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济南北部勾勒出壮丽的城市背影。随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这一国家战略的落地,黄河北岸迎来了千年一遇的发展契机。与此紧密相连的天桥区,凭借其国家级城市化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与丰厚的文化旅游底蕴,正以一部前瞻性的《规划》,提出构建“一河两岸六线三片区”的区域发展总体空间布局。这不仅是对自身资源的深度整合,更是与起步区战略同频共振,共同谱写“黄河时代”主客共享的文旅华章。
一河为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引领
“一河”,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此次空间布局的灵魂与主轴。它超越了传统的地理界限,升华为一条承载着国家文化记忆与生态安全的文化廊道。对于起步区而言,这条“轴”是其发展的生态基底和文化核心。未来的起步区,不仅是现代产业的高地,更应是镶嵌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上的璀璨明珠。天桥区的规划与此深度融合,意味着两岸将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景观塑造上实现一体化,共同守护和展示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使黄河成为一条流淌着故事、充满着活力的“幸福河”。
两岸协同:南北呼应,功能互补
“两岸”,即黄河北岸乡村休闲度假区与黄河南岸文化旅游体验区,精准地切中了黄河南北两岸不同的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
南岸(天桥区主体):作为成熟的城市化区域,它依托现有的城市设施、历史文化遗产(如津浦铁路旧址、泺口古镇等)和人气,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体验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的城市文化休闲产品,是文旅消费的主要承载地。
北岸(起步区及天桥区北跨部分):结合起步区大规模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重点打造“乡村休闲度假区”。这不仅是起步区“未来城市”蓝图中的田园牧歌,也是其实现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的关键一环。北岸将利用广阔腹地、田园风光和新兴的现代农业,提供与南岸都市体验截然不同的慢生活、深生态度假产品,形成完美的功能互补。
三片区赋能:鹊华意境下的未来之城体验
“三片区”——鹊华秋色生态旅游片区、鹊华烟火休闲旅游片区、鹊华奇境运动旅游片区,是布局中的点睛之笔。它们共同借用了“鹊华秋色”这一千古文化IP,为冰冷的空间规划注入了温暖的灵魂,并与起步区的未来城市愿景紧密相连。
1.鹊华秋色生态旅游片区:此片区强调“生态”,是对赵孟頫笔下古典山水意境的现代生态诠释。它将与起步区高度重视的蓝绿空间体系、湿地公园建设融为一体,打造一个可以漫步、骑行、观鸟、感悟自然的城市生态客厅,展现“未来之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
2.鹊华烟火休闲旅游片区:此片区聚焦“烟火”,旨在保留和升级城市与乡村的活力与人气。在南岸,可能是升级后的特色商业街区与市集;在北岸起步区,则预示着未来在新城区中,将规划建设充满活力、24小时不间断的休闲街区、文化市集和社区商业,让“未来之城”充满温暖的人间烟火气,实现“产、城、人”的深度融合。
3.鹊华奇境运动旅游片区:此片区突出“奇境”与“运动”,极具前瞻性。它完美契合起步区作为新发展引擎的“动能转换”与“创新”特质。这里可以引入高科技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户外探险营地、水上运动中心乃至未来产业的体验式旅游,吸引年轻群体和寻求新奇体验的游客,展现起步区朝气蓬勃、敢于探索的先锋形象。
“一河两岸六线三片区”的空间布局,是天桥区在“起步区时代”的主动作为与智慧应答。它打破了行政区划的藩篱,以黄河为纽带,将天桥区的文化底蕴、城市活力与起步区的未来想象、生态空间无缝链接。这不仅是一个文旅产业的发展规划,更是一次关于未来城市生活方式的宏大叙事。当“鹊华秋色”的古雅意境,遇见起步区“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一幅“主客共享、南北协同、古今交融、产城共荣”的黄河两岸文旅融合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济南的“北起”战略,也因此拥有了更具温度、更富魅力的文化之翼。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