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向前赶!
近日,阜阳市统计局发布消息:前三季度,阜阳实现生产总值2923.9亿元,同比增长5.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4个、0.2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半年前进1个位次、居皖北第一!
区域竞争激烈,阜阳何以能?答案一曰创新,一曰实干。
看态势14项主要指标增速进全省前三
“抬起手臂,缓慢转身……”站在安徽华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人体扫描仪前,几秒钟就能生成身体相关数据,实现量体制衣。“AI技术,让企业发展提速。”公司副总经理孟晓东说,去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今年预计攀升至6000万元。
创新是企业蝶变的密码,亦是城市跃迁的引擎。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看总量,全市GDP在全国百强中不断争先进位,前三季度居全国第90位,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看增速,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第一,14项主要指标增速全省前三,20项主要指标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工业“挑大梁”作用凸显
“前不久,昊源化工跻身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昊源化工集团董事长凡殿才介绍,自2016年“退城进园”以来,安徽昊源化工集团8年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陆续建成投产14个子项目。
昊源化工是我市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勇挑大梁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34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稳稳地支撑起阜阳经济的基本盘。
大项目顶梁压仓
在阜南,比亚迪持续发力——前三季度,累计产值达35亿元,同比增长108.6%;
在颍东,总投资22亿元的皇氏集团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厂正式投产;
在临泉,总投资超10亿元的杭州竞达电子产业园建设项目,部分厂房已经调试设备……
老项目稳定贡献,新项目加快上马,为“阜阳号”巨轮前行持续增添新动能。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9.7%,均居全省第三位。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八里河景区、双清湾畔、二里井夜市,从上海、河南等地赶来的游客一批接着一批;
清河宋街,“超级皖”美食争霸城市选拔赛场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商户营业额增长超150%。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举办群众参与度高、消费拉动性强的各类促消费活动,尤其是聚力打造“触摸阜阳千年文脉”“品味阜阳烟火水乡”“暖城阜阳以解乡愁”三大文旅矩阵,推动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今年以来稳居全省首位、连续18个季度居全省第一方阵,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2%、连续7个月居全省首位。
看新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填补国内空白!10月31日上午,安徽觅拓电子级特种环氧及感光材料国产化一期项目在颍上县竣工投产。
“我们的产品能有效突破LCD、OLED、半导体产业的‘卡脖子’难题。”安徽觅拓材料科技董事长莫宏斌介绍,觅拓产品将为我国半导体和显示行业形成重大产业配套。
矢志向“新”,以“新”提“质”、以“质”催“新”,不断厚植发展势能,已在阜阳众多企业中蔚然成风。
掌握核心科技,让赢得更大市场。而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又让产业链创新链韧性不断增强。
在界首,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消费电子市场,占据全国10%左右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细分市场领域的“单打冠军”。
在颍东,围绕昊源、杭摩等支柱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液氢示范工厂、填补国内空白的羟胺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
在颍上,国家级光电器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蹄疾步稳,翔胜科技高端电阻、特锐祥薄膜电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宏颍电子芯片封测精度突破纳米级……相关产业链企业超60家。
在阜南,围绕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控制与安全集成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当地已集聚包括比亚迪科技、仅一精密制造、奥德华汽配等在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
矢志向“新”,科技成果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我们将进一步打通研发与生产之间的‘堵点’,推动高保暖仿生绒、极寒热力绒、阻燃安全防护绒等核心材料在户外装备、特种服装等高端领域的广泛应用。”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丽说。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推动新产业蓬勃发展。
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1.2%、10.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2.5个、1.5个百分点。
看后劲新利好加快形成、新动能加速集聚
高于全国、全省0.4、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GDP5.6%的增速令人振奋。
“振奋”之余,阜阳更关心的是:能否持续保持快跑姿态?发展的后劲足不足?
阜南椰枫食品有限公司上线全自动灌装线系统,让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每分钟可灌装600瓶饮料。”公司总经理步献彪说,效率提升直接带动效益增长、利润增加。
阜阳市工信局数据显示: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1.6%、居全省第4,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低于全省1.1元。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既传递出经济向好的积极信号,也为企业加码投资增添了信心。
“7月,公司已竞得新的工业用地,我们正加快上马二期智能工厂。”安徽省迪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韦荻说。从2022年落户临泉,到今年预计实现产值7亿元,迪恩落“阜”成家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更多生产企业“跑步”进场。
阜南,仅一精密、奥德华投产后,正全力组织生产;
颍上,宏泰智能汽车零部件、颍华科技锂电池组装项目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当月纳统”……
工业领域,不少产业、行业持续释放经济向好的信号。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在投资方向上逐渐向工业和高技术产业方向倾斜。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占比达42%,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33.3%,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6.0个、4.4个百分点。
税收的结构性变化,也反映了阜阳的发展态势。
前三季度,工业税收占比提升至47%,税收上的量稳质升进一步折射出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到投资、税收结构的持续优化,可以明显看出,阜阳的发展后劲正明显增强。”观察人士分析,这一趋势性和结构性的变化,既有利于增添更多企业信心、加速动能积蓄,也将有力推动阜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跑出“加速度”!
5.6%的增速,既凸显了阜阳发展向上向好的态势,也藏着阜阳跨越发展的底气。(任秉文 汪乐意 王云)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