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徽界首市:“亩均效益”改革打开转型发展新天地
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11-13 15:17
分享到:

近日,安徽省工信厅公示了全省遴选形成的2025年全省制造业企业、县(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推荐名单,界首市跻身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榜单。据悉,这已经是界首市连续3年上榜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榜单,系2025年阜阳市唯一上榜县(市),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亩均效益领跑者高新区,安徽轰达电源有限公司、华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骆驼集团(安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3家企业入选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

搜狗截图25年10月27日1021_1

搜狗截图25年11月06日1132_1

深耕循环产业,育苗成林

循环经济产业是界首市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界首市围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高端化培育与集聚化发展,打造出再生铅锂、再生铜铝、再生塑料循环特色三大板块,形成了国内链条最长、最完善的循环利用产业集群,也是全国唯一以资源循环产业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县级,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成效评估第一位。预计2025年实现再生资利用产业产值近400亿元,其中再生铅、动力电池、再生塑料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1/5、1/10;新型铅碳、锂电动力电池占全国产能的1/5,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就有1只是“界首造”;年处理废旧电池160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铅矿石开采约900万吨,规模位居全国之首,打造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年回收再生塑料2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再生塑料改性颗粒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再生塑料集散地;年回收加工废钢铝30万吨,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回收加工基地。

微信图片_20220129155041

坚守改革信心,打开思路

2021年底,全省拉开“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幕以来,界首市依托自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前期企业分类评价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亩均改革的实践和运用,逐步将“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理念、机制融入当地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以“亩均论”这把尺子丈量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质效,让“沉睡”的废旧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淘金量”更足。

界首市工业和信化局局长周振龙介绍:“发展循环经济与“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理念及目标殊途同归。“亩均论英雄”改革极大促进循环经济产业本身质效齐升,从而提升再生资源“淘金量”,反过来,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加速提升企业亩均效益,实现亩均效益节约、集约发展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耦合性,两者之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界首市聚力发展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通过对废旧铅锂、塑料、铜铝、废钢铁、废纺等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打造再生铅锂、再生塑料、再生铜铝三大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对于循环经济产业本身,按照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聚焦企业“提标”、产业“提质”、社会“提效”三个层面,全力构建企业面小循环、产业面中循环、社会面大循环效应,通过亩均差异化政策的激励和倒逼,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以最小的社会资源占用和消耗实现废旧资源最大程度利用,产生最好经济效益的发展路径,实现精细化经济治理,探索打造亩均效益“循环增效法”。

b1f6bc3cf9409a1056e92d899b159544     2024年度,界首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27.3万元,超过阜阳全市亩均税收12.16万元,超过全省亩均税收0.9万元,同比增长1.2%,居阜阳第一。亩均营业收入为351.6万元,超过阜阳亩均营收73.6万元,同比增长2.1%,单位能耗营业收入为12.8万元,同比增长1.5%,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较2023年度提升0.05个百分点,单位污染物排放营业收入为12.5万元,亩均改革指标有序提升。荣获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优秀实践案例,安徽凤杰金属有限公司入选全国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亩均效益“循环增效法”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4年度“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案例,2025年初,受邀赴北京参加全国经验交流。

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在实施方案上先后修订两个版本,在评价指标体系上,在前期“3+3+X”的基础上,增设核心考核指标,设置“5+2+X”评价考核指标,将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单位能耗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强度、单位污染物营业收入等多项指标纳入其中,全方位、多角度考量企业综合发展质量,科学分类,把脉企业综合贡献和成长潜力、竞争力等,引导企业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提升生产要素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迈进。

差别化政策高效实施。围绕用地、用水、用电、信贷等要素实施差别化政策,解决资源要素配置中的错配、低配问题,引导资源要素向A、B类企业集聚,提高C、D类企业投入产出效率。在用地方面,优先保障A、B类优质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财政奖补和项目申报上,向优质企业倾斜,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改造,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在融资担保和人才支持等方面,也为优质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效企业集聚。对C类企业重点实施帮扶改造提升,对D类企业实施优胜劣汰,末位调整退出机制。

为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实现亩均效益不断提高,界首市在阜阳市率先实施“标准地”改革,研究出台《界首市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紧盯用而未建、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的工业企业,按照“一企一专班”“一企一策略”“一企一措施”思路,创新性制定“一企一策”调控帮扶措施,通过多种手段依法依规分类处置。2024年,全市共处置低效企业用地5块,盘活工业用地面积达340.26亩。

晚秋时节,走进安徽阜阳界首高新区东城科技园安徽银河皮革有限公司军用特种服饰研发军民融合示范园项目工地,项目现场塔吊机器轰隆,正在有序不紊进行厂房基建施工。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块工业用地占地面积247亩,因规划、资金多方面原因土地沉寂多年一直未能利用起来,导致企业在每年的亩均效益评价过程一直被评为C类企业,2024年企业产值达1.45亿元,而亩均税收却不足万元,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很多优质资源无法充分享受。据悉,安徽银河皮革有限公司本身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亩均效益改革的倒逼下,经过企业和政府多次对接沟通下,政府通过回购收储的方式,通过对土地重新匹配嫁接加以盘活利用,通过“亩均英雄贷”的方式,由国资平台公司和企业共同投资8.3亿元建设界首市军用特种服饰研发军民融合示范园,安徽银河皮革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勤勤介绍:“我们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预计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企业发展层级,企业年产值将超过5亿元”。

大海因百川汇聚,而得以活力澎湃。下一步,界首市经围绕产业转型,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于改革中汲取能量,于风浪中搏击机遇,不断推动循环经济拓展空间广度、提升质效,打开转型发展新天地。(孙刚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