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正式印发《山东省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6-2028年)》,这是山东省抢抓"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该行动计划展现了山东省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的系统思考与前瞻布局,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提供了清晰路径。
立足高远的目标体系
行动计划明确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到2028年,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软件系统、整机制造等关键领域,将突破50项以上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10项以上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同时,计划建设20家以上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打造100个机器人赋能百业的标杆应用场景,力争将山东建设成为全国机器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端制造的集聚地和未来产业的先行地。
四大专项行动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核心技术"筑基"行动重点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源头创新。行动计划瞄准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新型仿生机理、智能传感与认知理解等基础研究,同时开展脑机接口、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等应用基础研究,力求在机器人基础理论领域形成相对优势。
重大产品"焕新"行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山东将发挥关键零部件资源优势,重点攻关伺服电机高精高效控制技术,自主研发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可靠性精密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打造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研发与生产高地。
场景应用"拓展"行动凸显山东务实推进的鲜明特色。在工业生产领域,面向3C、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培育智能工厂,并纳入"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项目,按规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在民生领域,将加大机器人在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产业发展"提质"行动展现山东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系统谋划。计划加快建设济南、青岛、淄博、济宁等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全方位保障确保计划落地
为确保行动计划有效实施,山东提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在平台建设方面,对新升级为国家级且国家没有配套资金要求的创新平台,将按规定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在人才引育方面,优化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实施机制,深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在创新要素保障方面,将机器人纳入科技攻关重点支持范围,依托省级科技计划,每年实施50项左右创新项目。同时用好"鲁科贷""鲁科担"等金融产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体现三大原则的系统谋划
该行动计划体现了山东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的深度思考。首先是坚持从高处着眼,顺应全球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其次是坚持往实处落地,发挥山东工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第三是坚持在细处发力,统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等关键要素,构建完整的机器人全链条创新体系。
这份行动计划的发布,不仅标志着山东省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更展示了其通过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坚定决心。随着计划的深入实施,山东有望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贡献山东智慧。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