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石化节能公司“集成式超低能耗循环水技术”:以技术创新驱动工业绿色转型——中石化节能公司“集成式超低能耗循环水技术”入选国家目录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1-11 14:00
分享到:

近日,中石化节能公司自主研发的集成式超低能耗循环水技术,成功入选《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2025年版)》,这一成果体现了国家节水政策导向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结合。

政策引领工业节水新阶段

工业领域是我国水资源消耗的重要部门,其节水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工业节水工作体系建设。工信部、水利部于2025年3月联合开展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征集工作,推动先进节水技术研发应用。2025年发布的《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共收录150项技术,形成“共性通用+行业专用”的技术体系。在这份涵盖150项先进节水技术的目录中,中石化节能公司“集成式超低能耗循环水系统”凭借其创新性和显著效益,成为工业节水领域的亮点技术。

技术创新实现系统能效提升

该技术体系通过全局优化实现能效全面提升,有三个主要创新点。

工艺侧用能优化:该系统创新性地运用能量系统优化理论,建立了完整的工艺侧用能优化体系。具体而言,通过工艺装置余热回收技术,有效避免了高温介质直接进入水冷器,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同时,系统采用多温度级水冷器串联配置,显著提升了循环水给回水温差。这一创新不仅降低了冷却系统的能耗,更实现了工艺余热的高效回收,使系统整体能效得到本质提升。

输配系统精准匹配:在输配系统方面,该技术实现了从粗放输送到精准匹配的重大突破。系统通过精细化管网设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管网系统进行优化,显著降低了循环水系统沿程压降。同时,创新性地设置管道泵消除系统最不利点,实现了管网压力的精准平衡。这些措施使循环水泵扬程得到显著降低,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系统中“大马拉小车”的能源浪费问题。

智慧化优化管理:通过建立精确的管网模拟模型,实现了系统运行状态的预测优化。平台采用智能算法,能够根据工艺需求动态调整循环水泵的运行参数,并通过高效水泵与变频调速技术的有机结合,系统保持在最优工况。

实践应用成效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目前,该技术已在多个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节能节水效益显著,使循环水系统节能率达到20%以上,助力应用企业入选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

在“十五五”石化行业绿色转型关键期,集成式超低能耗循环水技术预计将凭借其成熟的应用实效、显著的节能节水效益,以及高度契合政策导向的特点,成为石化企业水系统升级的首选方案之一。通过园区级推广、设备更新政策激励和技术持续迭代,未来五年实现20%的行业推广比例具有坚实支撑,并为石化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路径。

展望未来,中石化节能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系统优化,助力工业企业实现节水与节能的协同增效,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中石化节能公司简介

中石化节能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核心优势是节能降碳服务。依托庞大的数据库和能效对标体系,公司从全局角度开展炼化企业全厂能量系统优化,通过工艺装置能量优化、装置间热集成、低温热综合利用优化、公用工程系统优化以及全厂用能集成优化,已帮助多家炼化一体化客户发掘年节能潜力超10万吨标煤/年;在低温热方面,公司采用系统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按照“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原则,系统回收工艺余热,优先通过工艺优化实现装置内利用,其次开展邻近装置间直接换热,最后建立热媒水系统跨区域利用,实现高热高用、低热优用,降低综合能耗。同时,公司还配套提供从诊断、设计、融资、建设到运营的一站式服务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目前运营项目已实现年节标煤27万吨,年节二氧化碳62万吨。

此外,公司还承担国家、行业及中国石化集团委托的绿色低碳研究任务,涉及碳盘查、碳足迹、碳达峰路径研究、能效水效标准制定以及节能规划编制等领域。公司致力于促进能源与现代信息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其技术工具箱涵盖工艺节能、装备节能、余热利用、循环水等公用工程节能改造多种节能技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为全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谷艳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