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和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通过企业名单公示,青岛高新区4家企业入选第七批名单,3家公司成功通过复核。与此同时,青岛高新区20家企业成功入选青岛市2025年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21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13家。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青岛高新区精准施策、久久为功的培育“组合拳”。依托“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青岛高新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靶向服务。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扶持,再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优做强,青岛高新区逐步构建起层次分明、梯次递进的优质企业培育格局。

企业创新引领,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青岛高新区,企业的创新活力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产业发展的道路。青岛小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小优智能凭借其在MEMS微振镜技术、动态结构光算法等核心软硬件的自研能力,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其研发的3D皮肤检测仪,仅需8秒就能完成人脸180度的三维扫描,生成3D面部模型,不仅能清晰呈现皮肤微观状况,还能借助大模型生成个性化的护肤或整形方案。这款产品在国内各大医美机构、美容院和医院畅销,并且为行业内绝大部分3D皮肤检测仪厂商提供核心技术方案,占据超过95%的市场份额。
“技术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我们始终坚持在研发上投入,不断探索技术的边界。”小优智能CEO郭俊兴说。从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发深海相机,解决了高压、减重、成像算法修正等技术难题,到如今在数字医美领域的深耕,小优智能的每一步都彰显着创新的力量。
同样在创新道路上大步迈进的还有青岛华芯晶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蓝宝石衬底生产的企业,华芯晶电在半导体晶圆衬底的晶体生长与加工环节不断钻研,通过优化晶体生长工艺,成功攻克传统工艺难题,制备出品质更高、稳定性更强的磷化铟单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其牵头申报的“化合物半导体单晶衬底制备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入选,通过多元化创新模式,已累计开展技术研发项目70余项,获得专利200余项,参与了3项国家标准的制定。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梯度培育助力,构筑企业成长“高速路”
企业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青岛高新区精准施策的培育“组合拳”。依托“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青岛高新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提供靶向服务,做大创新型中小企业“塔基”、做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塔身”、做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塔尖”,最大限度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依托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青岛高新区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化科技企业孵化链条,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对接等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度过初创期,迈向快速发展阶段。其中,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核心载体,构建了“一核心双平台三特色”的赋能体系,以成果育成转化为核心,建设梯度式育成平台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针对不同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配备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高端设备,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中试、检验检测等服务,帮助企业节省设备投入成本。
在精准服务方面,青岛高新区建立了企业需求“意见收集—分析研判—及时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针对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需求,第一时间匹配资源。青岛润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推进中面临“垫资多、回款周期长”的资金困境,青岛高新区工作人员迅速联动金融机构,为其量身定制“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补偿贷款”方案。“高新贷”无需抵押、审批高效,快速为润扬环境注入500万元周转资金,利率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低10个百分点,直接支撑了企业的一个千万级项目,预计能带来约100万元的利润。“这笔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能够摆脱资金链紧张的束缚,全力投入生产经营。”青岛润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徐凯感慨道。
创新服务赋能,塑造营商“暖环境”
青岛高新区深知,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政策的扶持,还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全方位的创新服务。在环保服务方面,青岛高新区积极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华芯晶电曾因产量扩大面临废硫酸处置难题,强腐蚀性的废硫酸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成本高、风险大。青岛高新区生态环境部门主动担当“牵线人”与“服务员”,翻阅危险废物管理政策文件,精准匹配到区内一家需工业硫酸作原料的白炭黑生产企业,并牵头组织两家企业召开“对接会”,从材料清单梳理、检测流程指导,到环保审批协调、出资比例敲定,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年初,青岛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废硫酸定向利用”试点,成功推动华芯晶电的废硫酸实现“变废为宝”。“以前每年600多吨废硫酸要花上百万找第三方处置,现在不仅省了钱,还多了个‘绿色伙伴’!”华芯晶电生产部经理贾松松对此赞不绝口。
针对生物医药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成本高的问题,青岛高新区推出“集中收集管控风险”策略,将处置单价从7000元/吨降至4000元/吨;部署物联网电子秤和“一企一码”系统后,危险废物暂存周期从12个月压缩至1个月,规范化管理率、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我们不是在办公室里念政策,而是到企业里找答案。环保服务既要算‘环保账’,更要算‘发展账’,让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真正尝到甜头。”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高新区大队副大队长安伟表示。
在行政审批领域,青岛高新区不断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创新打造“1+X+N”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建成7家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和12家帮办中心,为周边千余家企业提供各类便民利企服务超1500次,“10分钟政务服务圈”基本实现全覆盖,让企业群众真正实现“就近办、便捷办”。针对不同群体办事需求,青岛高新区精准设置三级帮代办服务专区,组建专业帮办队伍,提供“一站式、无障碍”全流程帮办服务,年均办理帮办业务超4万件。“手把手指导、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的工作模式,已成为极具辨识度的高新帮办服务品牌。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深化梯度培育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策创新与服务升级,助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做强核心技术、拓展市场空间,为区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让更多的“小块头”企业在这片沃土上迸发“大能量”,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力量。(肖玲玲)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