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沈采厂财务部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通过将井筒质量检测、注聚井井下测调、试井测试及解释三项测调业务由外委转为自营,累计减少外委测试服务费用175.2万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本节约成绩单。这一实实在在的成果,生动诠释了“向内部挖潜力、向自营要效益”的管理理念,为全厂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沈采厂深入贯彻落实油田公司“十个1亿”目标和“22种浪费”治理要求,将“外委转自营”作为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坚决摒弃“花钱买省事”的陈旧观念,系统推动各生产环节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坚持把“外委转自营”工程作为提质增效工作的重要突破口,该厂健全完善从顶层设计到现场执行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每个项目由分管厂领导亲自挂帅,明确规定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并严格执行“一个项目、一名经理、一个团队、一张蓝图、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责任明晰、推进有力。

“以前图方便把维修工作外委出去,不仅费用高,施工质量还参差不齐。现在员工把工作当成自家活儿,抢着干、比着干,质量和效率都大幅提升。”财务部负责人王梓行深有感触地说。
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在于该厂建立的激励考核机制。该厂将自营创效与员工绩效直接挂钩,累计发放自营项目专项奖励23万元,惠及146名干部员工,真正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有效激发了全厂内生动力,成功推动8项外委业务转为自营。同时,配套建立全过程跟踪评价机制,要求自营工作成果由需求单位现场验收并签署确认单,并将前后对比照片在工作群公示,接受全员监督。这种透明化的工作流程既提高了效率,又确保了质量。

该厂还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引领作用,依托创效工作室的技术优势,制定涵盖抽油机零星修理、中频柜维修等6项业务的自营修理清单。通过技术骨干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全员参与自主维修,累计完成热线控制柜、注水泵、离心泵、燃烧器等关键设备设施自修互修700余台套,实现综合创效316万元。
在自营创效工作中,该厂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既集中力量攻关关键设备设施的自主维修,也统筹推进日常零星维修的自营转化。通过设立零活小修“外转内”工程项目和保障机制,维修项目组成员利用工余时间主动承担各类零星维修任务,累计完成门锁、水管、电路等维修项目396次,减少外委人工投入1782个,节约人工成本约39.6万元,切实将“自己能干的活自己干”落到实处。(阿阳)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