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万华化学:自主创新驱动国企改革 打造全球化工行业新标杆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1-06 14:58
分享到:

在碧海蓝天映衬下的万华烟台工业园,这座被称为"钢铁森林"的现代化工基地,正以其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效的运营管理,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化工企业的崭新形象。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以来,万华化学集团牢记嘱托,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现已成为全球化工行业15强的国际化巨头,用生动实践诠释了国企改革的巨大活力与创新驱动的无限可能。

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

走进万华全球研发中心,这座被称为"北有金山湖"的创新基地,见证了万华从"技不如人"到"全球首创"的跨越。上世纪90年代,万华从日本引进的MDI装置十年无法达产,连更换一个小零件都需耗时三个月赴日采购。正是从那时起,万华人深刻认识到:真正的高科技买不来,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2017年,公司要求将烟台MDI装置产能从60万吨提升至110万吨,这在国际同行看来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凭借自主创新的硬实力,万华在2020年成功达成目标,震惊业界。2022年,公司自主开发的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POE)完成中试技术开发,打破了该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其20万吨/年POE装置于2023年开工建设,2024年7月一次性投产成功,将有力保障我国光伏产业链安全。

截至目前,万华已拥有6200多项发明专利,47项技术打破国外"卡脖子"封锁。2023年,其自主研发的第七代MDI技术上线,朝着更低能耗、更高质量、更高效率迈进。2024年,又成功实现POE、柠檬醛等多种高端新材料的一次性开车成功,标志着万华正式进军新能源、营养健康等新领域。

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创新之花,只能在自我改革的土壤中绽放。万华在机制体制改革上持续刀刃向内,向"深水区"迈进。2018年,万华完成了被视为"不可能"的"三合一"体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此举极大地压缩了管理层级,提升了运营效率。目前,万华管理层级仅2-4级,90%以上的内部业务1-5个环节即可办结。

改革的"手术刀"也精准挥向科研管理机制。万华大力推动研发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建立了一套由业务部门参与决策并承担部分研发成本的新机制,迫使研发更贴近市场、更快产生效益。2025年,万华开启"变革年",核心是"分灶吃饭",将产品线与销售和利润深度捆绑,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全球布局实现跨越发展

成为"国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公司",是万华的愿景。早在2005年,万华就在美国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2011年,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斥资12.6亿欧元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如今,万华在全球拥有18个分子公司和办事处,构建了遍布全球的供应链网络。2023年,其海外营收占比已高达50%。

支撑万华庞大全球网络的,是极致的数字化赋能。2023年,万华打造了面向客户的销售电商平台和面向供应商的采购平台,打通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了全球物流可视化。令人惊叹的是,从2015年到2024年,万华市场部在支撑集团营收从194亿元增长至超2000亿元的过程中,员工人数始终保持为195人,堪称"十倍增效"。

展望未来,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已拔地而起,与烟台工业园东西呼应。万华化学这艘国企巨轮正凭借创新与改革的双引擎,以一鼓作气、一以贯之的劲头,朝着全球化工行业前三的目标奋勇前进。(李若谷)

【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