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东新能源产业加速市场化转型 储能与负荷侧革命成破局关键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1-04 13:35
分享到:

2025年,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推动新能源"全量入市、市场定价"政策落地,山东作为传统煤电大省和新能源发展先行区,正经历从"扩容赛"到"价值赛"的关键转型。光伏装机连续8年领跑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在沿海省份率先破亿并历史性超越煤电,山东新能源产业在市场化大考中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

市场化改革推动行业洗牌

今年以来,新能源行业告别"补贴依赖+保障消纳"的固定收益模式,全面转向市场化交易。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斌表示,此轮改革是"大浪淘沙",企业生存规则已彻底改变——从过去的"资源为王"转向"负荷为王",消纳能力和调度灵活性成为核心竞争力。

截至今年7月底,山东光伏与风电装机比例约为3.3:1,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比达65%。为化解午间光伏发电过剩、晚间供电紧张的结构性矛盾,山东实施新能源高水平消纳"八大行动",计划到年底将光伏、风电装机比例优化至2.6:1。

储能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在供需结构调整的同时,储能作为关键调节工具正加速发展。全国单体容量较大的东营能源津辉795MW/1600MWh集中式储能电站,每天充放电一次可满足约15万户居民用电需求。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没有储能的大规模发展,就没有新能源的真正市场化"。

随着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日趋成熟,负荷端电价波动为储能商业模式创新创造新空间。山东高光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储能+售电"模式,将储能系统运营与电力销售直接关联。公司董事长胡遵昌表示:"‘源-网-荷-储’自循环体系将是未来盈利的核心竞争力。"

负荷侧革命重构产业生态

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教授王文龙指出,当前新能源项目开发已从"先建设后运营"转变为"先定负荷再建设",优质负荷成为最稀缺资源。

为此,山东重点推进两大领域变革:在大工业领域,对电解铝、钢铁等重点用能行业设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今年电解铝行业考核比例达26.2%;在生活场景领域,利用全省超过320万辆新能源汽车资源,发展车网互动(V2G)技术,将新能源汽车从"用电负荷"转化为"移动电源+储能"。

全链条能源重构加速推进

能源转型正在引发全链条重构。英国伯明翰大学能源工程讲席教授孙成功指出,国际新能源讨论已直奔"去化石燃料化"核心命题,未来仅凭电力和二氧化碳就能合成几乎所有下游产品。

山东凭借其完备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正成为全球绿色技术的"试验田"和"转化器"。王文龙教授评价:"全要素齐备、全场景覆盖,让山东能快速实现绿色技术产业化。"

数据显示,山东当前每3度用电量中就有1度为清洁能源,全省单位GDP能耗近四年来累计降低18.5%,以3.9%的能耗增长支撑了6.1%的经济增长,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形成协同共振效应。(李若谷)

【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