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东聊城惠民模式:社区书院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1-04 13:34
分享到:

秋风送爽,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博平镇文化书院内欢声笑语不断。60岁的村民冯龙环正跟着志愿者学习剪纸技艺,一幅"丰收孝亲图"在她手中逐渐成形。这堂"剪纸里讲家风"课程,是当地创新文化惠民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茌平区以文化书院为阵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幸福食堂、文化广场等场所开办社区大学,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剪纸、养生、家风教育等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实现文化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据了解,茌平区社区大学主课堂设在城区,20个教学点覆盖14个乡镇(街道),形成"一堂课、一节操"固定课程体系。其中,博平镇创新推出"剪纸里讲家风"特色课程,将剪纸技法拆解成"一画、两剪、三折"的口诀,让传统技艺变得简单易学。同时,课程还融入黄河、运河边的家风故事,使传统文化在寓教于乐中得到传承。

截至目前,茌平区已开设社区大学课程34期,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文化课堂,不仅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

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惠民工程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当地精心打造大运河文化体验线路,开展"运河文化进社区""非遗进古城"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不久前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将艾灸、按摩等中医理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实现了文化传播与健康服务的创新融合。

业内专家指出,聊城市通过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网络,不仅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更探索出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这种将文化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的模式,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李若谷)

【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