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庆油田广袤的原野上,一片初冬景象:秋风扫落叶,百草枯黄、冰霜初至却掩盖不住钻机轰鸣的激昂旋律。近日,大庆钻探钻井二公司30136钻井队在南4-丁21-斜E159井的钻井施工中,交出了一份震撼人心的“成绩单”——仅用5天时间便高质量完成全井施工任务,不仅将公司在该区域的钻井效率纪录大幅刷新,更以“钻探铁军”的硬核实力、铁人的精神传承为大庆钻探第四季度“聚力攻坚·年终冲刺”劳动竞赛点燃了第一簇奋进之火,为打赢冬季生产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庆松辽地区的气温日渐降低,野外施工条件愈发艰苦,而南4-丁21-斜E159井所在的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南四区东部过渡带,更是业内公认的“地质硬骨头”——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层易垮塌、钻井液性能要求高等技术难点。此前,该区域同类井的平均建井周期普遍在7天以上,如何在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工期,成为摆在30136钻井队面前的首要难题。

“难题就是战场,纪录就是目标!”面对挑战,30136钻井队没有退缩,而是以传承“铁人精神”为根本,联合生产指挥中心组建专项攻坚小组,将技术准备工作放在施工前、揉进细节里。攻坚小组先后召开3次技术研讨会,对照该区域已钻井的地质资料反复分析地层特性,最终形成一套“量身定制”的施工方案。在风险防控上,提前储备2种不同性能的钻井液体系,制定“井壁垮塌”“钻井液漏失”等多项应急预案,并于钻前组织开展防喷演习2次,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排查,让每个岗位都清晰掌握应急处置要点,为施工安全加上“双保险”。

施工指令下达后,30136钻井队全体员工迅速进入状态,以“24小时不停歇、环节衔接无间隙”的节奏投入到生产施工中。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井场时,司钻倪海军已在操作台前坚守了6个小时,酸涩的双眼已经被他揉的通红,可依然紧盯着仪表盘上的扭矩、钻压数据,精准操控钻机手柄,将井眼轨迹误差控制在±0.5度以内——“每一个数据的波动都可能影响井身质量,咱们不能给后续作业留隐患。”正午时分,地表温度虽有回升,但钻井液循环罐旁的副司钻王金龙依旧穿着厚重的工装,每隔15分钟便测量一次钻井液的黏度、密度,汗水顺着安全帽带滑落,他却只依然在记录本上快速标注数据:“这口井的地层复杂,钻井液性能不能出半点差错,稳定住了才能顺溜。”
从钻机搬迁安装时的精准对接,到钻进过程中的参数调控,钻井队的钻台、机房、罐区等岗位紧密衔接,形成了“一人在岗、全员协同”的高效工作态势。最终,30136钻井队以5天的建井周期圆满的完成了施工任务,较区块平均水平大幅缩短,刷新了该区块同类井型的施工纪录。
30136钻井队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耳濡目染的传承,是施工前技术方案的周密筹备,是各岗位员工“人轮班、机不歇”的坚守与协作。效率就是竞争力,未来,这支“钻探铁军”将继续以突破纪录的劲头奋战一线,让铁军旗帜在大庆油田的土地上高高飘扬,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更多钻探力量。(文:张廷伟 王立鹏 摄:石胜印)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