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龙口探索“文化+产业”融合新路径 传统村落焕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0-28 16:33
分享到:

在龙口市诸由观镇西河阳村,一座座历经百年的四合院经过精心修缮,正焕发出新的生机。2025年3月,中国孔子基金会第3791号孔子学堂在这里揭牌,成为这个传统古村落融合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西河阳村依托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将具有百年历史的哈瓦房升级改造,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大学等阵地功能,打造出兼具古韵与实用性的文化空间。这里既是龙口市图书馆的村级分馆,藏有数千册图书供村民借阅,也是民俗文化的展示窗口,面塑、剪纸、窗染花等龙口非遗作品在此陈列,形成了“可学习、可研学、可实践”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西河阳村在推进乡村文化书院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了“市场+公益”的运营模式。这一模式既保留了文化传承的公益性,又引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使传统文化传承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动力。该村通过高校专家顾问团提供专业指导,退休教师、大学生组成基础教学团队,非遗传承人、老工匠化身实践导师,构建起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体系。

龙口市开发区(龙口街道)河北嘉元社区在文化书院建设过程中,创新设立了“书、画、诗、花、琴、舞”六艺坊,以及悦动中心、灯塔书屋等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文化空间。同时,在周边布局幸福家园俱乐部、港城幸福家园广场等一批受众面广、承载量大的社区文化阵地,形成了规模化的文化服务产业集群。

更令人瞩目的是,社区通过招募“老街坊推荐官”,开展“老带新”活动,组建了7支专业文化服务队伍。这种以社区居民为核心的文化队伍建设模式,不仅提升了文化服务的精准度,更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针对社区“一老一小”群体较多的实际情况,龙口市东莱街道松园社区党总支创新实施“1+365”服务体系,开展“幸福夜校”、“公益暑托班”等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既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又培育了新的文化消费市场,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了解,龙口市在推进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市级输送、镇街招募、社区筛选”的人才招募机制,组建由71名市直部门专业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这种“专业引领、本土扎根”的育人格局,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业内专家指出,龙口市通过文化书院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新路径,不仅提升了乡村文化软实力,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李若谷)

【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