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建材公司石油石化设备厂:匠心坚守页岩油保供团队冬日攻坚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0-28 07:39
分享到:

为保障国家页岩油开发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石油石化设备厂13名“装备尖兵”带着使命与热忱,从有围墙的现代化工厂转战无遮无挡的野外现场,演绎着“哪里需要就扎根哪里”的石油精神,需要用一个月时间完成6台套大型橇装储罐主体工艺管线复装,为页岩油产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这支平均年龄53岁的队伍用“吃在现场、住在一线”的坚守,书写着“有围墙能造精品,无围墙敢打硬仗”的项目施工传奇。

从“厂内预制”到“现场攻坚”:把产能保障延伸到油气最前沿

作为有着62年历史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石油石化设备厂的“厂内预制能力”这块金字招牌——高精度容器、模块化设备在这里经千道工序淬炼,发往国际、国内市场。但今年页岩油田保供任务特殊:工期紧、现场条件复杂,部分关键设备需厂内预制,受运输尺寸限制或条件影响的模块则需要现场复装”。

近日,生产厂长夏菲带着球容车间副主任梁彦彬等13人组成项目部一头扎进页岩油项目施工现场。两人带着技术骨干搭起临时加工点,利用现场闲置场地支起焊机、架起卷板机。“别看场地简陋,咱们的工艺标准不降。”梁彦彬蹲在刚焊接好的管廊前,用角磨机仔细打磨焊缝,“以前在车间是‘按图生产’,现在得‘看现场改方案’——间距调整了,管线走向就得跟着变;冻土层厚,基础预埋件得深两公分。”就这样他们需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在现场完成6台套大型橇装储罐主体工艺管线复装,误差率控制在0.5毫米内,比厂内标准还严。

“住的简陋、守在现场”:用体温焐热寒冬里的保供战

队员驻地位于施工现场25公时以外的他拉哈镇,清晨5点闹钟刚响,大家裹上厚重的棉工服开始一天的工作行程,6点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开始作业。中午后勤车送来盒饭,大家蹲在设备底座旁,开心的吃着。最苦的晚上零下温度挑灯夜战,晚上返回驻地的路上都哈气成霜,但大家都没有喊累,而且心里那团火早烧得滚烫:“今天能多焊一道口,项目就能早一天投产”。

最让队员们心疼的是安全监督员朱学庆。67年出生的他,最近被查出眼睛囊肿,医生要求立即手术治疗。“现在正是保供关键期,我这双眼睛还能看图纸、查质量。”他裹着厚围巾在现场转悠,红肿的眼睛却像探照灯,不放过任何一道焊缝、一颗螺栓。直到前两天眼睛再度严重,医院下了“必须住院否则影响视力”的通知,他才一步三回头上了回家的车。而设备员孙发的故事更让人动容:岳父10天前突发疾病去世,他刚料理完丧事,就接到现场缺人的电话需要他,“家人都理解,保供的活耽误不得。”擦干眼泪,他连夜赶往现场,第二天依旧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两人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保供大过天”的理念。

“在家是工匠,在外是尖兵”:62年厂魂里的保供基因

“从建厂到现在,我们最骄傲的不是奖状贴满墙、拿了多少奖,而是‘需要我们在哪,我们就能在哪打胜仗’。”夏菲拍着胸口说,声音被呵出的白雾裹住,却愈发铿锵。“早年老辈石油人靠人拉肩扛送设备,到了现场搭窝棚安装。如今条件好了,但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劲头使终没有变”。

这个冬天,生产现场的气温常常跌破冰点,但石油石化设备厂的保供队伍却用热情融化冰雪——他们搭建保温棚防止设备冻裂,自研移动加热装置解决焊接低温难题,甚至把厂里的“师带徒”课堂搬到了现场,边干活边给新队员讲工艺心得。现在看着自己组装的设备即将运转,像给钢铁注入了心跳。我们亲手把一块块冷冰冰的钢铁,拼成了会“说话”的战友。它活了,我们就赢了。

寒夜渐深,住所里的灯依然亮着。远处现场的探照灯刺破黑暗,照见那些穿梭在设备间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坚守诠释担当,让“石油石化设备厂”的名字,在页岩油项目现场的寒风中愈发滚烫。这不仅是一次保供任务,更是62年厂魂的传承——无论围墙内外,他们永远是油田最坚实的后盾。(彭艳波)

【编辑:曲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