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国家能源局指导、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主办的“2025国际能源革论坛能源电力政策机制创新分论坛”在苏州举行,特来电副总裁、总工程师龚成明发表题为《面向新型经营主体布局规模化充电网》的主旨演讲,从政策、市场与技术多维度,系统阐述了电动汽车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资源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成果。

电动汽车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灵活性资源
龚成明指出,随着中国政府第三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的宣布,新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持续快速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电动汽车兼具“可调负荷”与“移动储能”属性,通过充放电基础设施(V2G)实现电力削峰填谷灵活性、系统容量乃至惯量支撑,正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关键的支撑资源。
他强调,新型经营主体——包括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将在未来电力市场中承担平衡责任,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支撑,而关键在于相关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以有效激励其参与系统调节。
龚成明引用国际能源署观点,指出“灵活性已成为电力系统的新口号”。然而,用户侧资源仍如“沉睡的巨人”,尚未被充分激活。他进一步分析,尽管用户侧优化调度潜力巨大,降本空间可达0.1元/kWh以上,但目前仍面临资源分散、交易机制不明确、技术与人才储备不足等挑战。
政策持续赋能,绿电直连与容量电价机制落地
2024年以来,多项政策明确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2025年进一步探索“绿电直连”机制,新型主体可豁免电力业务许可证,并通过配置储能、挖掘负荷潜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龚成明特别指出,容量电价机制的探索,将凸显电动汽车在容量支撑方面的价值。
特来电实践:从充电网运营到虚拟电厂引领者
作为国内领先的充电网运营商,特来电已实现向虚拟电厂运营商的战略升级。龚成明分享了特来电在山东的实践成果:2025年以来,上合特来电虚拟电厂累计调节量约3000万kWh,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调节量占山东虚拟电厂市场20%以上份额。
此外,他介绍了“职住双目的地”私家车充放电模式,在某工业园区,通过分层优化与多场景协同,实现每车日均30元以上放电收益,并成功替代百万元级固定储能投资,展现出电动汽车在园区能源管理中的灵活性与经济性。
龚成明呼吁,未来应进一步突破主机厂与电池企业作为关键主体的参与机制,促进车网融合互动的生态闭环。另外在市场机制方面,不再以聚合资源类型划分市场主体,而是基于其提供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等内在价值,设计统一、高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新型主体参与市场。
本次分论坛汇聚了国家能源局、电力交易机构、电网和电源企业、规划设计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高校及国外电力监管机构与非政府组织等方面的代表,围绕快速推进中的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共同探讨能源政策机制创新路径。特来电的分享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充电网与电动汽车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思路与落地范例。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