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孙爱军就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在“十四五”期间稳定经济增长的举措与成效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山东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使命,以实体经济为根基,持续扩大内需,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十四五”期间,山东设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5%。截至目前,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北方15省区的比重稳步提升,2023年达到20.9%,为全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体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山东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雄厚。孙爱军介绍,山东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每年竣工投产工业项目3000多个,可贡献产值约5000亿元。“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7%。同时,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351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扩大内需成效显著消费投资双轮驱动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户籍与常住人口“双过亿”,内需潜力巨大。在投资方面,山东每年谋划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5000个,其中数字经济、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七成。民间投资活力强劲,占比达62.7%,高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投资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创造全省超过1/6的城镇新增就业。
在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6%。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亮点,“十四五”以来新建充电基础设施141万台,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5倍以上,突破320万辆。文旅消费同样表现抢眼,“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年旅游收入突破万亿元,尼山圣境、琅琊古城、淄博烧烤等现象级文旅项目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对外开放步伐坚定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山东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心地带,依托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平台,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四五”以来,全省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1.2%,2023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占全国比重达7.8%,较2020年提升近1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年均增长16.1%,占比提升至55.2%。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5.1%,占出口总额比重达46.9%,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孙爱军表示,山东经济发展态势向上、结构向好,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继续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