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日报整版报道了山东枣庄在新能源电池产业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这座曾以煤炭闻名的老工业城市,正以"多能互补、全域联动"的产业新图景,走出一条从"黑色引擎"到"绿色动能"的转型之路。
从"黑色引擎"到"绿色动能"
枣庄,曾因煤炭资源丰富而被称为"百年煤城"。随着资源枯竭与环保压力加大,城市发展面临转型之问。早在2003年,枣庄便前瞻性地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成为全国最早涉足该领域的城市之一。但由于产业链不完整,初期发展缓慢。
转机出现在2021年。枣庄市明确提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将锂电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全力打造"北方锂电之都"。随着山东欣旺达、金彭科技、小蚁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枣庄锂电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滕州、台儿庄为增长极,四区协同发展的"1+2+4"产业格局。
从"一园集聚"到"全域联动"
在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园,"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已成为现实。天瀚新能源、亿恩科天润、科达利等企业毗邻而建,从正极材料到终端应用,全链条紧密衔接,15分钟内即可完成产业链协同。
山东欣旺达作为"链主"企业,带动8个配套项目落地,其中科达利更是"隔空"签约,彰显出强大的产业吸引力。智能化改造也成效显著:产线自动化率达95%,不良率降低20%,能耗下降28%。
从"单点突破"到"多能互补"
锂电产业站稳脚跟后,枣庄并未止步,而是积极布局钙钛矿、钠离子、氢能、储能等新赛道。滕州金晶玻璃的TCO导电玻璃打破国外垄断,为钙钛矿电池提供关键组件;丰元锂能则推进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
在储能领域,枣庄成为山东省五大储能示范基地之一,建成多个独立储能电站和云储能项目。山东欣旺达"源网荷储云"一体化示范项目,为绿电直供提供了"枣庄方案"。
创新生态汇聚发展动能
枣庄通过"链长+链主+联盟+基金"机制,构建全优产业生态。建成锂电领域创新平台180余个,授权专利2800余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通过"枣工快递""榴枣归乡"等举措,精准引进青年人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如今,枣庄新能源电池产品已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合资成立电池公司,中创新航落户枣庄基地,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从"煤尽城衰"到"绿电名城",枣庄以其生动的转型实践,为中国老工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李霄宇)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