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东率先探索公共机构碳普惠机制 “碳小惠”平台上线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0-21 17:23
分享到:

近日,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关于开展省直机关碳普惠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省直机关碳普惠试点工作,标志着山东省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机制,碳普惠正逐步从理念走向实践,在公共机构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行模式。

碳普惠是以“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为支撑,通过商业激励与核证减排量交易,引导公众、社区和中小微企业主动参与减排的激励机制。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近百个城市开展碳普惠体系建设,多采用“政府主导+数字化平台”的公益模式运行。

山东省在公共机构碳普惠体系建设中,创新推出“公共机构碳小惠”平台,并同步实施低碳积分制度和“碳惠小屋”建设三项试点任务。该体系以“量化管理+市场激励”为原则,构建单位与个人双碳账户,将节能改造、低碳办公等行为量化为“低碳积分”,实现行为可记录、减排可量化、积分可流通。

2024年8月15日,“公共机构碳小惠”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平台已覆盖172家省直单位,超2万名干部职工通过19项应用场景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累计减碳量超700吨。干部职工还可将碳积分捐赠用于孤困儿童助学等公益项目,推动绿色实践与社会公益深度融合。在2024年济南马拉松期间,平台累计接收超2000人次捐赠的碳普惠减排量,助力赛事实现碳中和。

在线下场景方面,山东创新打造“碳惠小屋”,形成“互联网+资源回收”闭环,目前已有超30家单位启动建设,推动资源回收与积分转化有机结合,构建“行为—积分—消费”可持续生态。

然而,公共机构碳普惠体系建设仍面临政策不完善、场景单一、方法学缺失、消纳渠道有限、基础设施薄弱及资金参与不足等问题。为此,专家建议加强区域协同,推动黄河流域九省(区)共建碳普惠协作机制;分类开发学校、医院、场馆等特色场景;加快方法学研发与标准化;拓展跨区域交易、大型活动碳中和、绿色金融等多元消纳路径。

未来,山东经验有望为全国公共机构碳普惠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绿色治理新格局。(李霄宇)

【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