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钢铁集团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利9.81亿元,行业排名跃升6位。在钢铁行业整体承压、企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山东钢铁凭借技术降本、管理革新与产业协同“三驾马车”,走出一条高质量转型之路,成为行业深度调整期的破局样本。

技术降本:从燃料比突破到经济炉料策略
炼铁环节的技术优化成为山东钢铁扭亏的关键。上半年,公司吨钢成本同比下降超60元,其中燃料比下降贡献显著。日照基地通过实施“低铁耗冶炼”技术,结合高炉煤气利用率提升策略,燃料比降幅达行业领先水平。热风温度提升50℃以上、喷煤比提高至155kg/t等关键指标的突破,推动燃料比下降15kg/t。
在原料结构方面,山东钢铁打破“精料至上”传统思维,转向经济炉料策略。通过深化配煤配矿技术,低品位矿配比提升至40%,入炉矿品位稳定在57.5%以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了高炉稳定运行。
管理革新:三级成本管控与数字化调度
山东钢铁构建的“公司-厂部-车间”三级成本管控体系,成为行业管理升级的标杆。钢城基地通过“PDCA+认真”质量整改方法,内部质量损失降低12%;日照基地通过“制造-放行-使用”三位一体质量管控,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9.3%。物流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外部物流费用降低20元/吨钢,在途物资周转率提高30%。
采购端推行“战略采购+公开竞价”模式,建立供应商量化准入评价体系,大宗原料采购周期缩短至7天以内。2025年上半年,公司精准把握焦煤价格下跌窗口,实现原料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8%。
产业协同:宝武赋能,构建生态竞争力
自宝武集团参股山钢以来,双方在采购、营销、生产、财务等八大领域落地100余项协同项目。日照基地与宝钢股份共享铁水运输调度系统,铁水温降损失减少5℃;钢城基地借助宝信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协同效益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
市场端,通过接入宝武欧冶云商平台,山东钢铁终端直供比例提高8.6个百分点,近地化销售占比突破65%。借助宝武全球营销网络,公司成功开拓中东、欧洲市场,出口量同比增长3.7%,高端产品认证数量增加12项,独有产品占比升至8.4%。
启示:反内卷时代,系统能力决定生存
山东钢铁的扭亏为盈,并非依赖短期市场红利,而是技术、管理、协同三大体系共同发力的结果。在钢铁行业“分化加剧、存量竞争”的背景下,企业唯有打破路径依赖,以技术降本保障顺行,以数字化提升管理效率,以协同构建生态壁垒,才能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山东钢铁的实践表明,具备全要素竞争力的企业,正率先穿越周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份“破局答卷”,也为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参考。(李霄宇)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