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川古蔺经开区:锚定千亿园区加速跑
@原创 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25-10-14 14:22
分享到: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经开区作为当地县域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始终以“头雁”之姿,锚定“千亿级产业,国家级园区”目标,统筹推进改革攻坚、项目建设、服务提质,推动园区发展始终保持稳中有进、产业基础持续夯实、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

服务向“内”提效

从“经开效率”到“经心服务”的创新实践

为实现千亿园区的宏伟目标,古蔺经开区首先从内部服务机制革新入手,致力于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传统的招商项目落地流程复杂,没个两三年下不来。但在古蔺,项目不需要‘等’。”四川沣熠制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洪伟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古蔺经开区以‘超前服务’取代‘被动审批’,为企业提前备好所需,使其得以快速建成投产。”

李洪伟所赞誉的“超前服务”,正是源于古蔺经开区创新设立的企业综合服务驿站。该驿站推行“全科无差别受理”模式,配备5名专职帮办专员,构建起“领办、帮办、代办、陪办”全链条服务共享机制,致力实现“园区事、园区结”,精准破解生产经营难题,疏通产业发展堵点,从而全方位、多举措、全过程赋能企业发展。

“我们从‘精准解题’升级到‘构建服务生态’,”古蔺经开区服务中心东城产业园服务股股长邓亚飞介绍道,“以‘酒事快’政务服务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针对酱酒项目建立‘一项目一策’审批台账,提供从立项到投产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据悉,该模式已累计保障34个酒类及配套项目,企业平均办理时限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并成功帮助5家企业升规入统。真正让企业感受到了“古蔺温度”。

路径向“外”提能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的战略布局

单一企业的优势难以支撑产业长远发展,古蔺经开区以“集群思维”围绕特色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培育N个“园中园”,形成“1+2+N”园区体系,整合二郎、茅溪、永乐、太平四大产区设立中国酱酒之乡名酒生态园,整合东城产业园、龙山绿色建材产业园设立古蔺绿色制造产业园,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集聚效应。

“古蔺经开区始终坚持建设重点在哪里、管委会办公阵地就搬到哪里。”古蔺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星说道。“自2019年以来经开区管委会历经三次搬迁,始终将办公阵地设在项目一线,靠前指挥,确保服务精准到位。”

这种一线工作法成效显著。仅用一年半时间,古蔺茅溪园区天富、九坝等百亿级项目便建成投粮开酿,实现了茅溪酱酒园“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同时,东城产业园的开园投产同样迅速,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成功招引郎酒核心供应商义昌、沣熠、凯达、今典等包材企业落户,使古蔺酒类包材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展现出蓄势跨越的强大势能。

核心向“新”提质

从“基础配套”到“战略赋能”的能级跃升

为让产业持续“焕新”,增强千亿园区目标的核心竞争力,古蔺经开区集中力量,一体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推动优势产业向“高”攀登、向“新”进军。

据了解,古蔺经开区依托新一轮审核公告目录修订,紧紧围绕新核定的19.35平方公里统筹布局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中国酱酒之乡名酒生态园茅溪片区“1+4+9”规划体系、古蔺绿色制造产业园金兰片区“一园五区”规划体系和金兰—龙山产城融合概念规划任务书,科学构建“酒业生态+绿色制造+产城融合”三位一体的发展布局。

站在新起点,古蔺经开区将继续以“心”的服务、“蔺”的智慧、“实”的作风,锚定“国家级经开区”创建目标,着力推动园区及企业发展“稳”的基础更牢、“进”的动能更足、“优”的态势更显,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全县“挑大梁、谋发展”展现硬核担当,为建设“千亿园区”注入更强动能。(邓小红)

【编辑: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