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举国欢庆。当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建材公司石油石化设备厂的128名员工却选择坚守在生产一线,用焊花代替烟花,以坚守诠释担当。他们以“锚定价值创造构筑竞争优势”主题劳动竞赛为指引,在国庆假期的岗位上书写着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者的责任答卷,用“工序前置”的智慧与“精益求精”的匠心,为保障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进度与质量”的双重防线。

主动作为:以“早准备”抢占生产先机
在储油库项目北罐区6台大型储罐的24张板材焊接作业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尽管业主尚未催货,但项目团队早已未雨绸缪。“与其被动等任务,不如主动打基础。”轻容车间主任苗磊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识。他们秉持“早准备、早成型”的主动思维,提前启动关键工序施工——根据板材规格精准排布作业顺序,利用当前生产间隙集中力量完成基础焊接。
这种“前置”策略并非简单的提前作业,而是融入了深思熟虑的生产智慧。轻容车间通过细化排版图,将24张板材按工艺关联性分组,优先完成基础结构焊接;针对不同厚度板材调整电流参数,确保熔透深度均匀;更通过“分段预焊+整体校形”的工艺组合,将每道焊缝的打磨、检测时间预留充足。正是这些细节的叠加,让焊接一次合格率较常规作业提升15%,焊缝成型均匀度提高20%,质量稳定性显著增强。

质效双提:以“慢工细活”锻造精品工程
“慢工出细活”的背后,是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在国庆假期的生产现场,没有“抢进度”的匆忙,只有“磨细节”的专注。焊接工人手持焊枪,以毫米级精度控制熔池流动;质检员手持测厚仪,逐道检查焊缝余高;技术员蹲守现场,实时记录焊接参数变化。这种“慢下来”的施工节奏,反而让生产效率得到质的提升——通过合理分散施工节奏,工人无需连续高强度倒班,劳动强度降低约30%,工作状态更稳定;提前完成的焊接工序更为后续罐体组装、试压等环节留出了充裕调试时间,整体项目进度可控性大幅提高。
“以前赶工时,工人连轴转容易疲劳,现在工序前置就像‘提前搭好骨架’,后续组装就像‘填充血肉’,效率自然上来了。”负责生产副厂长夏菲形象地比喻道。数据显示,北罐区基础焊接工序的提前完成,不仅让后续施工周期压缩了5天,更因质量缺陷率下降,预计可为项目节省返工成本近百万元。
智慧布局:以“前置思维”赋能生产管理
这种“工序前置”的策略,折射出企业生产管理的深层变革。面对能源装备订单“短周期、高质量”的新要求,石油石化设备厂打破传统“按图施工”的线性思维,探索出“预判需求、前置关键、弹性调节”的生产组织模式。在储油库项目中,技术部门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判潜在催货风险,提前锁定板材供应周期;在储气库项目5台压力容器制造中,同步开展滚制成型与焊接工序穿插作业;在页岩油中心站7台塔器施工里,将试压、喷砂防腐等后置工序前置准备……一系列“前置”操作,让生产节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引领”。
“工序前置不是简单的工序调整,而是对全产业链的精准把控。”厂长孙刚说。通过建立“需求预判-资源储备-工序优化”联动机制,企业已形成覆盖设计、采购、制造的协同发展,今年以来累计缩短了项目交付周期,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坚守初心:以“国庆我在岗”书写责任答卷
国庆期间,坚守岗位的不仅是焊接工人的双手,更是金属人的精神传承。有着30年工龄的老师傅说,我们焊的不仅是钢板,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筋骨’。”有着20年工龄的质量主任李忠林说:“越是节假日,越要把好质量关。”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128名坚守者共同的心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他们的坚守,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储油库项目基础焊接提前成型,为后续施工赢得主动;储气库项目5台压力容器滚制成型进度超60%,焊接质量一次合格率达99%;页岩油中心站7台塔器试压、喷砂防腐作业满足工期要求,并各项指标优于标准值。这些数字背后,是石油石化设备厂“主动作为、提前布局”的生产智慧,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实力量。
焊花映照国庆红,匠心守护能源梦。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石油石化设备厂的坚守者们用工序前置的巧思与精益求精的匠心,不仅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故事,正是“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最生动的注脚。(彭艳波)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