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敦诚通报了《辽宁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有关情况。
据介绍,近年来,辽宁民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到515.1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6.2%;规上私营工业企业数量6859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67.6%;规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1%,高于全省水平0.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11.6%,高于全省水平11.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在此背景下,辽宁省出台了《若干举措》,并与省有关部门出台的分领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共同构建起省级层面“1+N”(即一个综合政策、N个重点领域支持举措)政策体系,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民营经济在辽宁全面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
《若干举措》共分为5个方面、27项具体措施。其中,第一方面就是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包含共6项措施,主要包括: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六个不得”,不得违反法律法规,限制或者排斥民营企业参与投标行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鼓励采购人与中小企业签订合同时约定预付款,原则上不低于合同金额的40%。向民营企业推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省级重大工程项目、央地合作项目、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等“四张项目清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加大“两重”“两新”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动民营企业培育、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杜长征在发布会上表示,辽宁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09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6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出台《辽宁省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奖补资金“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政策,累计支持企业1307家,资金总额4.28亿元,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实施“小巨人”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对136户企业给予贴息补助3303万元,支持流贷642笔,撬动资金38.74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先后两轮共推动116户企业获评重点“小巨人”企业,累计获得奖补资金4.39亿元。
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宁表示,省人社厅近年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下一步省人社厅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点在人才“引、育、用、留”四个方面上下功夫。帮助民营企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扎实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增加小规模、定制化现场招聘频次。建立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常态机制,专项发布民营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健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密集开展“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民营企业专场招聘等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引才需求。扩大市场化人才服务供给,对引进人才成效显著的民营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企业培育处处长于丹梅介绍,辽宁省科技厅将着力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央企国企联合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民营企业加入实验室群,深化重点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双群互动”。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利用省内外优势创新资源,解决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加大民营科技企业培育,鼓励民营企业成为瞪羚独角兽企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加强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实施“一企一策”指导帮扶。发挥1+N+X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加速科研成果向民营企业转移转化。支持民营企业用足用活科技金融政策,全面推广“创新积分制”,为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提供精准融资服务。(阿阳)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