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立足制造强市、产业立市,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打造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地和新高地。

照照镜子,就能获得专属护肤方案;夹上夹子走路,就能预警脑梗中风......让这些设施设备变得更加“聪明”的就是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就来自蚌埠的中国传感谷。在这家可以生产MEMS传感器的企业,记者一探究竟。

记者郭芹: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晶圆就是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生产的8英寸MEMS晶圆,每一片晶圆都可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切割成几十乃至三四万颗的芯片,这一颗颗芯片就是各式各类智能传感器的“大脑”。

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敬秀:
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设计、研发和批量代工服务,显著降低客户产品研制及生产成本,当前我们这条8英寸已经具备了月产1万片的生产能力。

华鑫微纳的不远处是蚌埠富源新型元器件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可以进行金属-玻璃封装,还能为高端电子产品电镀,产品广泛应用于传感器、高端医疗器械、航天航空等领域。

蚌埠富源新型元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茂玉:
芯片要用在传感器上,必须用到我们的东西(产品)来支撑。功能性的电镀,比如镀金镀银,我们高端电镀就可以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我们是整个产业供应链里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蚌埠就已是中国三大传感器制造基地之一。近年来,当地依托传感器领域的科研技术优势和多年的产业积淀,提出“科研院所带动产业发展、驻蚌高校共建产业园区、每个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的思路,推动传感器产业提“智”升级,全力打造“中国传感谷”。

蚌埠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董思敏
已经集聚了23家领军企业和200余家的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初步构建了一个涵盖从上游的材料、中游的设计制造以及封装测试和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相关的产业经济规模总量已经超200亿元。

智能传感产业聚“链”成势,蚌埠市还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得益于智能化改造,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实现了技术升级。

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SMT(表面贴装技术)车间负责人张国胜:
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产品调试故障率由1%降至了0.04%,产品已成功应用了多个重大项目。

抓项目、强产业、优服务,如今,一个创新动能强劲、产业协同紧密的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体系正在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以传感谷为代表的蚌埠经开区规上智能传感器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0.1%。预计到2027年,传感谷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