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打井也要算经济账
来源: 2022-01-11 12:11
分享到:

 

刘娟  中国工业报  曲长辉

 

    “老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咱打井跟过日子一样,得算计!”在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30681钻井队,队长杨棕楠闲暇时总是和大家磨叨磨叨。作为“大家长”,在当前生产经营压力增大,成本可控空间缩小的情况下,就得带着这些弟兄们,能省则省,能挣则挣竭尽全力降本增效,努力实现钻井生产效益最大化。

  1月27日,杨棕楠和工程师孙东宇再次研究这口井该下哪个钻头。这是他们的惯例了,仔细研究钻头情况,再根据设计和地层情况计算钻头能否打完一口井,找到一个最佳点来确定更换钻头的时机。

  “使用钻头就像我们用菜刀一样,钝了不锋利了会耽误时间,就要磨一磨或换掉。”杨棕楠说。以往,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坚持一个钻头用三四口井,直到彻底打不动了,才换新的。可后来,杨棕楠就琢磨,得算算账,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用钻头省了,但耽误生产时效,算总账时未必有赚头啊。

  后来,杨棕楠和队里骨干专门对钻头使用情况进行了开会研究,并经现场试验,证明要发挥钻头的最佳性能,就要找准节点,适时更换。

  这不,趁完井阶段,他们又开始研究这刚刚用完的钻头,照例先仔细检查钻头磨损情况,预防继续使用时牙齿掉落、水眼堵塞等复杂情况,同时评估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最后确定不再适合使用。他们还算了一笔账,如果再使用这个钻头,虽然能节省下一个钻头的费用2万元,但是钻井周期至少要增加1天,将增加30000元的费用,里外一算还亏了。

  “咱们不能光打井,还得算账啊,一算账就一目了然了,不算真不行啊!”杨棕楠有些得意的说。

  如今,他们已经摸索出了钻头的使用规律,上部地层偏软时,使用旧钻头,不影响机械转速,下部地层偏硬,特别是到目的层后。机械转速降低,就使用新钻头,这样在提高钻速的基础上,节省了钻头支出,不用每口井都使用新钻头,一只钻头能使用三口井左右,一个月至少能剩下一只钻头2万元成本,一年就能省下20多万元。

  为了管好队伍,打出效益井,杨棕楠可谓是下足了工夫。他坚持搞好干前、干中、干后“三个精算”,坚持向细管严控要速度要效益,争当精益管理的标杆。我们坚持进尺与效益同步增长。把经营指标项向全队员工讲清楚,把经营压力传递到每个人,将钻头、泥浆、柴油等可控成本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关键岗位和责任人,实行全员成本控制。将所有消耗件价格表发到员工手中,设立班组材料消耗台账,严格规定各种材料和物品的使用定额,制定奖惩细则,对超过定额的和控制好的班组和个人在月度奖金中进行奖惩。在每口井完井后,班子成员和生产骨干一起对生产时效、成本消耗和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为下口井和下一阶段更好地打好井创造条件,形成了生产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使严控成本、挖潜增效成为了全队的共同行动。几年来,他们队打得井口口有效益,成本节余始终位居公司钻井队前列。

【编辑:龚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