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娟 中国工业报 曲长辉
他们,是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生产运行科的普通员工;他们,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连续一个多月忙碌着复工复业的组织协调;他们,是铁骨硬汉,亦有柔情万千,他们在述说着石油人的家国情怀。
如果把钻井生产运行体系比作足球绿茵场,他们就是参与其中的“三驾马车”。
后防中坚张立国——老夫聊发少年狂

张立国,军人出身,果敢、热情是他的性格标签。他是钻井一公司驻扎八厂前线的总负责人,日常管理着20多台工程机械、30多名服务保障的干部员工,也是各钻井队队长业务工作的主心骨和思想交流的老大哥。
尽管已年过5旬,为了尽快组织复工复产,2月8日开始,他连续3天起早赶晚地带着干粮袋跑现场,和建设方和地方有关人员一起,协调解决了肇州、肇源境内13支钻井队行驶路线上各防疫站点的通行事宜。
随着钻井生产的恢复,钻井一公司八厂前线于2月12日也按需启动了。临行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近八旬、喜欢清静的老母亲,为此,他特意和爱人去看望独居的母亲。母亲拉着儿子的手说:“立国,工作离不开你,你就放心去吧,妈身体好着呢!”这个刚毅的北方汉子心情复杂地赶往了八厂前线。
这一走就是20多天。啥时回来,也是未知。每天,他安排好前线日常的消毒、防疫工作,分配完推土机、挖掘机等派工任务之后,就挨个井场巡查,直面现场,解决困难。
2月24日,他来到30706钻井队,看到队长李月龙紧锁眉头。了解到,受疫情影响,第二天该队的搬家作业只有20人,不足全队职工的一半。他就和李月龙一起研究,结合搬家流程和员工岗位,为钻井队进行了详细的人员分工,安排项目部的现场调度在新老井进井路上设立会车点,并应用对讲机调度车辆的进出,又适当增配了搬家车辆。在精心组织和全员努力下,30706钻井队次日减员不减效率,只用9个小时,就完成了台42-斜72井70多公里的搬家作业。
中场指挥柳现春——船到中流当奋楫

柳现春是一个儒雅的70后,擅长舞文弄墨,行事风风火火。他在大班调度岗位上干了11年,协助公司完善应急体系、建立提速提效体制、推广清洁化生产等新技术,被称作生产运行的“节拍器。”
他每天早出晚归,连续几年没有休过节假日。他根据上级的阶段性重点部署,从大局上平衡好生产与安全、环保、质量及效益之间大的关系;从细节上对外加强公司51支钻井队的运输、测井、固井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对内做好各项生产任务的分配与沟通,对上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并寻求帮助与支持。
当疫情袭来时,他积极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去,配合防疫办公室制定职工通勤和现场防疫管理办法。当复工指令下达后,他根据钻机现状和人员动态,编排每一天最新、最合理、最高效的复产运行计划,又将疫情防控期间的一切生产活动升级管理。他通过微信群召开生产会,确保防疫期间的生产管理能够抓住人、管住事,保持了特殊时期钻井生产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2月21日,也就是让胡路区疫情封城后的第3天,这是他防疫期间唯一一次猫在家里办公的一天。由于当时油田正在印发让胡路区出入通行证,公司只有45张经他手暂时领取的通行证,只能先保生产车辆的运行,这样他就被隔在了萨尔图区的家中。为了不影响正在上高一女儿的学习,他将自己封闭在厨房内,一天从早到晚接打了100多个电话。直到22日凌晨1时,将让胡路区通行证修改稿报到钻探工程公司,才完成了这一天的全部工作。
前锋闯将王印——欲上青天揽明月
王印是一个帅气的90后,既有着年轻人常有的谦逊和活泼,又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勤奋和执着。

在边战“疫”边复工的这一个多月里,小伙子每天天刚亮就从新村的家里出发了,到单位后,把生产日报、职工通勤、外部服务等日常生产组织工作打理好之后,就立即着手向上级单位汇报逐日更新的《疫情防控物资统计表》、《钻井队疫情封路统计表》、《节后恢复生产方案》等十余个电子表格或文档资料。期间,他主笔编写了《钻井一公司复工保障方案》,组织各二级单位与基层队完成了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确保了防疫与复业两手抓、两促进。他又时常加班加点地收集、统计、上报各种防疫和复工材料,尤其是在为肇源、双城等4个县区报备施工车辆和人员信息这一时段内,平均每天处理的信息量超过了5万字。2月13日,小王一直在单位忙到了晚上9:30,加急完成了杜蒙境内240多人、900多台保障车辆的信息报备工作,为第二天30514等5支钻井队的复产抢出了时间。因为他的这股冲劲、闯劲,“拼命三郎”的外号也因此在基层广为流传。
虽然身在后线,可一样顾不上家,已经怀孕三个月的妻子还总要叮嘱他按时吃饭,担心他的胃病复发。
“放心吧,媳妇,科里提前给我们预备了面包、火腿和方便面等食品,我不会饿着自己的!”
他们只是当前石油战线上忙于防疫与复工的万千大众的缩影,透过他们,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钻井人的那份热忱、担当和执着,他们无愧于身上那一抹鲜艳而炽热的石油红!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