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夏灵明 中国工业报 曲长辉
品味着那上岗时不期而遇的春雪,呼吸着冬夜无孔不入的寒风,你的脸上总是流露着倦意的憔悴,你的眼中总是那带着血丝的失眠。自疫情发生以来,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的钻井人日夜坚守岗位、党员干部靠前指挥,当好“急先锋”,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形成“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生产”的工作合力,共同渡过疫情之下的生产难关。
只有大家安全,我才能安心
非典的时候我用过消毒液,勾兑比例、哪儿要消毒、该喷哪儿,我心里有数。”作为一名经历过非典疫情的钻井“老兵”, 30512钻井队队长李会国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始终发挥着定盘星作用。
2月4日一到队,李会国就带着职工用警示带围起井场,设置门禁,逐个排查职工信息、建立档案,测量体温、发放口罩,对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得知9名员工春节假期在外地老家过年,李会国立即上报了这些员工的有关情况,并嘱咐他们做好防护工作,遵守当地政府要求,暂时不要返回井队。
复产后的第二口井已顺利完钻,大家都盼着再熬过两天就能倒班回家了。可是,日益严峻的疫情,却成了回家团聚的拦路虎。
为了疏导和缓解职工们的心理压力。李会国就向大家解释目前疫情状况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表示要避免人员流动、停止倒休。对一些员工的不理解,李会国就以拉家常的方式,单独跟他们聊起了2003年他当司钻时的经历:“当年非典的时候,我们也被隔离在井场,和现在一样……”一颗“定心丸”让大家的心稳定下来,也让大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虽然我啰嗦点,但大家都安心了,我也值了!”
干部就是带头做事,越是困难越向前!
“启动发电机机组、锅炉点炉、检查好泥浆泵、对随钻设备测试,做好开钻前准备……”复工复产后,对于李月龙来说格外忙碌。
作为30706钻井队队长、防控疫情和安全的第一负责人,李月龙第一时间投身防疫复工复产中。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员工无法返回工作岗位,如此一来,人手紧缺成为队里生产面临的最大难题。他坚持每天定时巡检防疫落实情况,跟班作业紧盯安全,经常是转了井场,没一会又上了钻台,只要是有问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队里有的职工回不来,党员干部大班要组成突击队,急难险重都要冲在最前面。”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月25日,天刚亮,李月龙就爬起来,把拆甩困扎好的散件又检查了一遍,复工后的第三口井将要搬迁到120公里外的新区块,而平时4个班组完成的任务,受疫情影响,只能由队里现有的20人来完成。为了集中力量打好这场歼灭战,从人员的分工开始,大到设备的吊装、小到零散部件的集中拉运,先装什么、后装什么,他都考量的细致周到。搬迁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冰雪融化后湿滑的井场上,满身泥泞的李月龙拖拽着沉重钢丝绳、爬上爬下的挂摘绳套......不时的与车队和新井人员保持着联系,把握着搬迁的节奏,在他带领下,经过1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顺利地完成了搬迁任务。
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我来跟大家说说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往平常的交接班会,被30676钻井队队长魏建国从值班房移到了井场空地上,10分钟的短会,人与人间隔2米的距离,让人看不清面孔的口罩,却给井场中职工踏踏实实的安全感。
这个春节魏建国满已为可以陪母亲好好过个年。他的母亲身体不好,春节好不容易赶上可以放假回家陪伴老人。不料疫情比想象中要严峻许多。“复工在即,井上能否正常开钻?”一想到这些,魏建国在家再也待不下去。
虽然公司还没下达明确的复工复产日期,但魏建国早已驱车百公里,提前跑到施工区块摸清沿途道路情况,主动与地方人员协商敲定生产用水地点,为复工复产做好了充足准备。
保证生产,防疫安全是第一要务。“现在是非常时期,更是考验责任和使命的时候,我一定要坚守岗位,确保万无一失。”
复工复产后,井上外协单位人员流动性大。为了让职工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魏建国每次都亲自对外协人员进入井场前进行通行证明、体检证明查验,逐人进行体温检测登记,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井场施工。
“今天值守人员体温动态监测情况怎么样?驻地正常消毒没有?有没有发生什么情况?……”
他每天都要对食堂、宿舍、卫生间等重点部位进行杀菌消毒检查;对当天所有人员的体温记录查看,确保当天防疫工作无死角、无盲区。并且总是如“家长”般叮嘱测体温、勤消毒、戴口罩,做好保暖、注意卫生,每天一样都不能少。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有一种牵挂,是工作之余的一声平安。大“疫”当前,钻井一线许多如他们一般的党员干部们,坚守在前线,为大家筑起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严密防线!我们坚信,春暖花开时终将再相聚!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