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备

从无到有,中国中铁第1000台盾构机下线!

发表时间:2021-02-28 01:0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陈述明   通讯员王伟  常焱锋

  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到来之际,由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研制的“中铁1000号”盾构机在郑州下线,该设备将用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它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盾构技术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越,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杜彦良、陈湘生、王浩,以及省市区相关领导,知名盾构行业专家,中铁装备初创时期的老领导老专家,水利、煤矿、城轨、投资、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等领域共计300余人出席活动。中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卓普周、总经理赵华及在郑领导班子人员参加下线仪式下线仪式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卓普周主持

  从0到1,从1到1000,数字的变化见证了中国盾构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盾构下线仪式环节,现场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扫描屏幕二维码,共同见证中铁1-1000台盾构机创造的辉煌历程。随着画面切换,中铁装备研制的1000台各类大大小小的盾构如繁星闪烁,最终定格在“中铁1000号”上,现场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欢呼。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隧道掘进机可穿山越海,是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其中一类是地铁施工的盾构机应用最多,所以在国内多被称为盾构机。盾构机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高低的关键装备,作为“入地”的利器,它决定了我国基建的实力,一直以来都是大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

  在2008年以前,盾构机的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使用的盾构机严重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设备需要外国专家远渡重洋进行检修。昂贵的进口成本,低效的设备维护,耗时的跨国沟通,中国在盾构机的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这也严重影响着中国基建的效率和发展。

  “盾构关乎国家建设,一定要造出属于中国人的盾构!”这是最早一批使用国外盾构机的中铁人共同的梦想。

  2008年我国研发团队经过多年探索与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封锁,研发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次年,中铁装备成立,在郑州建立了国内最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拉开了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

   

  “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造中国最好的盾构,造世界最好的盾构。”在中铁装备盾构车间的三句醒目标语,既是对中铁装备盾构机腾飞之路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中国工业自强不息奋斗史的缩影。

  从2008年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到现如今盾构订单超过1200台、出厂1000台、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盾构行业领先者,支撑中铁装备快速发展、中国盾构机产业爆发的,正是创新创造。

  从0到1,从1到1000,我国盾构技术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如今,无论是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年产量还是市场保有量,中国都是世界之最。中国盾构家族系列丰富、尺寸齐全,部分技术领跑世界,并不断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台发起冲锋,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刷新中国高度,写下激荡人心的中国故事。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