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   |   有色   |   石化   |   化工   |   建材   |   机械   |   汽车   |   电力装备   |   轻工业   |   电子信息制造业

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稳”字背后释放哪些深意?

       2023年,我国推出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彼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3.8%,在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下,稳增长的重点就是要稳住工业基本盘,保持合理的增速支撑经济大盘。与那时相比,当前工业经济处在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但在向好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部分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遇到不少困难,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内生动力、产业基础发生变化。当此之际,稳增长,要推动重点行业保持合理增速、发挥稳定经济大盘作用,更要注重效益改善、结构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新一轮稳增长行动着力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文


新一轮钢铁业稳增长方案公布 对“十五五”稳健起步意义重大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工作方案》消息发出来后,据《今日钢铁》不完全统计,就有12家钢厂上调建材出厂价格,幅度10-60元/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国钢铁行业今明两年的工作目标,从五个方面布局十项工作举措,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措施具体,将进一步稳定行业发展预期,对钢铁行业实现“十四五”平稳收官、“十五五”稳健起步具有重要意义。【全文】

五部门发文推动钢铁行业稳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到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全文】


工作方案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全文】

轻工业锚定高质量多路径构建新质竞争力

       

       《方案》提出,2025—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方案》旨在发挥轻工业规模体量大、产品种类多、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从消费、投资、出口三方面入手,稳住轻工业增长态势,着力破解消费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为工业稳增长和提振消费提供有力支撑。”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全文】

三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动轻工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全文】


工作方案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3部门联合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便于理解《工作方案》,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全文】

汽车行业稳增长政策发力 今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在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不仅进一步细化政策落实方向,更传递出对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心:“综合研判,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国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方向不会变,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客观规律不会变,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对未来仍然充满了信心。”【全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就《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答记者问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说,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汽车产业连续3年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我国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为宏观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海外竞争加剧,有效需求不足、无序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行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全文】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解读

       

      《方案》综合设定目标体系,提出合理性增长目标。一是稳定行业增长,力争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二是保障有效供给,力争2025-2026年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三是加强重点地区、企业带动作用,力争2025-2026年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龙头企业营收增速10%左右。四是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全文】

三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日前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到2026年,我国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方案还明确了一系列2025年至2026年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主要目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全文】

工信部新政绘就电子信息产业路线图 金融财政形成“组合拳”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未来两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划定了清晰路径。《行动方案》不仅提出了“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的预期目标,更直面行业“内卷”竞争、底层技术短板等深层问题,系统部署了从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到市场开拓的全链条举措。【全文】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方案旨在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深化产业内生动力,提振产业发展信心,保持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全文】

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