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燃油税费上调 真能促进环保?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4-27 19:00
分享到:
  全国人民仰首企盼的油价“九连跌”最终没能如期到来,让人不禁想唱一句“早知道是泡沫,一触就破”。11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消息,自11月29日起调整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其中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0.12元/升,柴油消费税提高0.14元/升。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上表示,此次征税正好抵消国际油价下跌所带来的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维持不变,不做调整。
  油价好不容易下跌,国家却又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公众自然颇有微词。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称,这主要是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接着就有专家出面解释,中国成品油消费税上调之后,在国际上依然偏低,更是远低于欧洲国家;而且上调之后每升多缴0.12元,以普通小轿车每百公里耗油8.5升,年平均行程1.2万公里计算,平均每月只增加10多元,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实际增加的开支并不大。
  不过,在中国如今的舆论环境下,专家解释在安抚民众情绪上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不妨回头看看成品油消费税上一次调整时的情况,那时正值2008年底国际油价跌入低谷,政府启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取消了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并提出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并大幅提高汽柴油的税额。
  彼时,民众的反应比现在还大,而专家的看法如何呢?一是,燃油税调高后相比发达国家仍旧较低(有人甚至建议再加收1元补助公共交通);二是,燃油税调整不会增加税负负担(买得起车的人不属于中低收入者,对燃油税费价格变化不敏感);三是,燃油税将助推节能环保车开发(彼时新能源车推广还在筹备阶段,新能源的概念也还没炒热);四是,可以某种程度上抑制人们开车出行的冲动,有利于环保。仔细一看,与这次的解释似乎如出一辙啊,只是第三、四点相当于初级版本。
  老百姓当然不能认同。
  首先,目前中国的燃油价格里已经包含了消费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些税费占汽油含税零售价格比重高达34%。就这样要说不高也就算了,毕竟专家拿着“国情”和“接轨”这两个盾牌左手换右手,怎么争辩也是徒劳,但我国当下过高的公路收费和行政罚款总是事实,这些不能视而不见吧,那这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再次进一步地取消更多的高速公路收费项目?
  其次,根据财政部的说法,新增税费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资金,另外是用于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个理由在2009年那次燃油税调整就已用过,如今6年已过,民众的直观感受是,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开车出行的人数不减反增、交通拥堵现象加剧、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横扫我国大部分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持续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刺激下有了进步,但离预期目标还相去甚远,也很难称得上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税费并没起到太大作用。
  再其次,成品油消费税上调是长期性的政策,但油价的波动却是短期的。所谓的“有增有减”、“加税不加价”,只是眼前的短暂的幸福。国际油价瞬息万变,以后油价反弹甚至暴涨,消费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油费开支必然会增加。也许如专家所说,这一点对于中高收入阶层来说或许影响也不是太大,但油费上涨加上公路收费不减少的双重作用将直接导致物流运输行业的成本上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包括基本生活资料在内的物价大面积上涨。在当前经济持续下行、通缩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无论是否有车的中低收入阶层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咱们说学习发达国家进行燃油税和公路收费的征收体系调整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直也还没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这与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和高速公路管理公司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纷争的特殊国情有着密切关系。看看,说了半天,又回到了“接轨”和“国情”上面了。由此可见,燃油税上调将对环境保护和新能源车推广带来多大的效果,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何时能算清呢。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