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湖南讯,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培育大国工匠与高技能人才,推动传统工艺活态传承,华韵奖首届“匠心永续・智造未来”工匠精神国际文创设计专项赛于2025年8月17日正式揭晓国赛终评结果。该赛事自2025年4月启动,历时四个月完成作品征集与评审,全程秉持纯公益性原则,由CEIDA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指导,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郴州市商标广告协会、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匠精神研究与教育中心(郴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秘书处主办,仰恩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韩国釜山庆南地区中国博士联谊会、湖北省积极健康研究院、长沙壹零壹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协同支持,获得湖南省、郴州市社科联等相关单位大力支持。
图:华韵奖首届“匠心永续・智造未来”工匠精神国际文创设计展览现场
本届赛事以“非遗活化+工匠精神传承”为核心方向,吸引包括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苏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全国百余所高校积极参与,共征集到1669件有效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国赛特等奖1件、一等奖16件、二等奖33件、三等奖50件。本次获奖作品覆盖非遗技艺、地域文化、红色精神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丰富的创新维度,其中《非遗新衣》《洛韵匠心》《呼吸之伞》等佳作,集中展现了中国青年设计师对文化传承的当代思考,成功为传统技艺注入现代活力。
图:华韵奖首届“匠心永续・智造未来”工匠精神国际文创设计专项赛高校宣讲
通过华韵奖赛事将非遗教育融入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既懂得传统文化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人才。2025年6月,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师生积极行动,通过校内专题宣讲向师生全面解读华韵奖赛事理念与参与路径,更以实践项目为抓手,引导学生将非遗元素与专业所学结合,鼓励同学们在赛事中展现创意与能力,让课堂知识与文化传承产生了深度联结,让青年在实践中理解‘守正创新’的真正含义。
参赛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丨作品名称:《非遗新衣》
主创作者:李孜怡丨指导教师:孙大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李孜怡在孙大刚教授指导下创作的《非遗新衣》,凭借对传统技艺的创新表达摘得国赛特等奖。该作品以环联夜市为展示场景,聚焦“编织”核心意象——既呈现编织技艺的精湛工艺,又隐喻人际协作的情感联结,同时融入环保循环理念,通过系列现代文创产品,搭建起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的对话桥梁。
参赛单位:湖北美术学院丨作品名称:《匠心传承,楚地荆韵——荆楚文化创意设计》
主创作者:李若欣、唐瑞丨指导教师:龚乾、高虹
湖北美术学院李若欣、唐瑞团队(指导教师:龚乾、高虹)创作的《匠心传承,楚地荆韵——荆楚文化创意设计》,以荆楚文物“四虎镈钟、虎座悬鼓、白瓷弈枕”为灵感,深挖文物形纹神韵,用现代设计语言转化传统元素,在比例、色彩与质感中传递对荆楚文化的敬意。
参赛单位:北京工业大学丨作品名称:《呼吸之伞》
主创作者:师一峰、周逸凡、王藤蒴丨指导教师:王国彬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师一峰、周逸凡、王藤蒴团队(指导教师:王国彬)创作的《呼吸之伞》,以非遗“油纸伞”为原型,将其从“遮雨器物”升级为“生态共生与精神归属的空间载体”,融入“人类心灵是宇宙核心”的理念,为传统工艺赋予科技内涵。
参赛单位:无锡太湖学院丨作品名称:《匠音·聂耳智造文创伴手礼盒》
主创作者:赵丹青丨指导教师:孔德扬
无锡太湖学院赵丹青(指导教师:孔德扬)创作的《匠音·聂耳智造文创伴手礼盒》,聚焦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工匠精神,采用可循环盒型设计——盒盖翻转即呈现黑胶唱机造型,转动唱针可播放音乐,内部以黑胶唱片为创意承载茶饼与挂耳咖啡,通过“启盒—互动—品鉴”三重仪式,结合长江波纹与聂耳音乐符号,让红色文化实现沉浸式传播。
参赛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丨作品名称:《灿若繁星-中国核工业功勋人物信息可视化设计》
主创作者:张鑫、赵欣琦、周冰冰丨指导教师:项李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张鑫、赵欣琦、周冰冰团队(指导教师:项李)创作的《灿若繁星-中国核工业功勋人物信息可视化设计》,以信息可视化技术展现中国核工业七十年发展历程,致敬邓稼先、于敏等功勋人物,同时融入“华龙一号”“环流器3号”等科技成果,生动呈现核工业从起步到腾飞的历程。
参赛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丨作品名称:《戏角争锋:京剧卡牌的新国潮博弈》
主创作者:安静茹丨指导教师:邢益波
山东师范大学安静茹(指导教师:邢益波)创作的《戏角争锋:京剧卡牌的新国潮博弈》,将京剧“生旦净丑”角色用工笔重彩呈现,行头、道具牌融入缂丝、点翠工艺,设计回合制对战机制,让京剧“唱念做打”转化为互动体验,同步开发文创周边拓宽传播场景。
参赛单位:四川美术学院丨作品名称:《山水重庆,朋克之都》
主创作者:赵梅男丨指导教师:彭兆荣
四川美术学院赵梅男(指导教师:彭兆荣)创作的《山水重庆,朋克之都》,以重庆码头文化与赛博朋克风格为核心,设计文创品牌明信片,将洪崖洞、高架环线等城市地标转化为视觉符号,传递重庆独特的“科幻”城市气质。
图:华韵奖首届“匠心永续・智造未来”工匠精神国际文创设计展览现场
赛事组委会从获奖作品中择优推荐13件代表作品至相关单位进行数字化收藏,并为作者颁发电子收藏证书。该机制既保障了参赛作品的版权价值,也为传统文化传播开辟了数字新路径。据赛事学术委员会统计,所有获奖作品均紧扣“非遗创新”与“工匠精神现代表达”主题,充分体现了高校设计教育对国家文化战略的积极响应。组委会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公益性与创新性原则,深化设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融合,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持续助力。
(供稿单位: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秘书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