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船重工2009年年底于青岛召开的第三次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工作会上,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吴强表示,从近期来看,海工装备市场将先于船市复苏,从中长期来看,海工装备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激烈程度仍将加剧,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将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发展海工装备产业的必然选择。
2009年,中船重工海工装备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制定规划,引领发展。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海工装备的发展,制定并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和《海洋工程配套产业发展规划》。二是生产经营稳步发展。2009年海工总装修理产值同比增长12.2%;实现配套产值同比增长74.4%;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有7座海洋平台集中交付。三是产品研发逐步推进。大船重工联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英尺(可延伸至35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武船完成了系列深水三用工作船的开发设计,自主开发出8000HP、12000HP三用工作船并实现接单。四是能力体系日臻完善。大连、青岛两大专业海工基地初步建成,一批关键配套项目和科技产业园区建成投入使用。五是合作发展步伐加快。与国际、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了研发合作。
吴强指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要把握大势,中国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具有长期的比较优势,海工装备产业必然如同船舶工业持续向中国转移。吴强强调,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单位要将海工装备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敢于“亮剑”,坚持内涵发展模式,借助集团整体优势,强力推动集团公司海工装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战略先行,以规划促发展。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形成专业海工队伍。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迅速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要加强能力建设与统筹,做好“三同时”。要加快产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合资合作,完善海工装备研发制造体系。要持续强化创新,包括创新理念,研究制定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创新模式,各单位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富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经营模式;创新技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创新体制,建立符合国际化竞争要求的项目管理体制;创新机制,重点要从用人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下功夫,调动人的积极性。
作者:zjj
请输入验证码